倩玉小说网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85周年(下)【2 / 2】

疆归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记得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讲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面露难色地说道“鲁迅的文章最难懂,最难做…”

诸如此类的话语,她的话让我内心翻涌,我想说“可那是那个时代,那个伟大时代的光啊!怎么能如此浅薄的应试教育去考量它啊。”

年纪小的时候确实很难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是在人生中某个阶段某个瞬间能顿悟其中深意,这大概就是此类文章放在应试教育阶段书本上的意义了吧

然而虽说那些大文豪、大思想家是为了思想的觉醒,但他们没有退掉文人固有的东西——硬骨头。

虽说现在的文人思想都解放了,他们却一个个都为五斗米折腰。读书为赚钱、为出国、为出名。为了在各种缝隙间左右逢源把骨头早就磨酥了,成为一条有文化、够聪明的虫。

其实每个文人年幼时第一次读到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时,都曾动过心头血。

想自己有一天成就一世无双国士,能力扛江山万万年。然而这一点心头血,总会叫功名利禄磨去一点,光阴蹉跎磨去一点,世道叵测磨去一点,磨来磨去,一辈子就落入了“巢臼”之中。

年轻人真的不懂鲁迅吗?我是不以为然的。

教科书上从小学《少年闰土》到初中学《故乡》,就这一篇便学两次,一次叫你看见天真烂漫,一次叫你瞧见厚厚壁障。

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课本里少不了的东西,尤其初中高中不止一篇,也是必读书目中少不了的。老师努力的讲,希望年轻人能懂能理解多一些。年轻人听着,只是听着。一遍遍,一次次强调的思想,不是不懂。只不过课本上的东西,对学生也是层厚厚的壁障了。私以为年轻人大抵不是不懂,是不愿意去懂罢了,离了课本必是更少能有人去读了吧。

临了临了,最后能想起来的也不过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圆月这样天真烂漫的东西。

其实对于中学生一方面是因为阅历的关系,另一方面确实是就不太愿意去了解,而在当下教育背景下也确实没有那个条件去学习鲁迅。

但是这并妨碍大先生是我在文学一途之上最崇敬的人,没有之一,因为他是那个社会仅存的脊梁。

有人说,现在把鲁迅抬得太高了。我觉得恰恰相反,是我们看的低了。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他最终没有躲进小楼,他最终没有学那“智慧”的隐者,而是坦坦荡荡的站在乱世里,站在风刀霜剑里,打量着世人,也任凭后人打量。

其实鲁迅的文采很好,如果没有乱世,他应该是一个温和的医者,是世事让他不得不言辞尖锐的,没办法,他要以笔为剑唤醒中华的青年。

我也时常模仿先生的笔锋,而今利用一些闲暇的时间,看完《觉醒年代》,我不由的想起那位大先生,想起那个时代的无奈,

随即有感而发:临渊当跃,有的人退缩了,不要怪他,那是人之本性。只我一人,自是填不满这无底的深渊,但我总有后来者,后来者也还有后来者,他们不是异于常人,不惧怕这山崖之高,也不是愚蠢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不忍心,不愿意子孙后代被这高山低谷所阻。终有一天,后来者可以如履平地般踏着先人的尸骨走过这已不存在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