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我们不能坐等他回来,该做的工作要做。该查的东西要继续往下查。
不能发协查,我们就派人或是打电话过去,与友邻公安机关取得联系,把王旭东的照片、体貌特征的情况提供过去,请他们在工作中协助留意。
这次案情分析会,定下了对这个案子怎么展开工作的基调,看起来是有些消极,不太主动的,但是在当年的条件下,也只能这么做。
主要就在与像唐晓棠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怀疑和推断,没有任何证据能够直接指向王旭东,因此有些措施是不能采取的。
这不同于有些案件,警方连嫌疑人是谁也确定不了,却可以大量发布协查通报,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别、体貌特征之类的条款进行查缉。
这样做的前提,是有目击证人或是影像资料予以佐证,是有据可查的。
或者通过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指向了某某人,有了依据,才能这样做的。
而对于王旭东,就是怀疑和推断,没有任何证据性的东西来支撑,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上来说,没有依据,怎么能进行协查通报呢。
王旭东属于无业人员,没有固定住所,人家还是个绘画爱好者,自认为具备举办个人画展的水平,周游各地写生创作,半年六个月不着家也是正常的。
手机这东西,换个号、与家人的关系不睦不想联系,是能说的过去的。
所以警方的动作如果太大,让他得到风声潜逃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看起来公安局对王俊平一家三口被杀的案子有点束手无策、在敷衍应付走样子,内地里其实一点都没有闲着,该做的、能做的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枪支的来源在侦查员的细致查询下,有了明确的结果。
这支小口径步枪,是在六十年代初,一个援华苏联专家赠送给王俊平的。
王俊平当年作为青年才俊,通晓俄语、具备专业知识,与这位地质勘探方面的苏联专家交情莫逆,苏联专家在撤回国临行前,把这支小口径步枪赠送给了王俊平。
从王俊平的司机那儿还了解到个情况,前几年王旭东、王丽娟还小的时候,王俊平有时会自己开车带着赵慧梅、王旭东、王丽娟去野外露营游玩,不让他给开车。
王宇和唐晓棠判断,王俊平带家人去野外时,用过这支小口径步枪,王旭东估计就是那时候学会怎么使用这支小口径步枪的。
不带司机的原因很简单,是为了保密,不想让人知道他有支枪。
从事野外勘查勘探的人员,是能够接触的枪支的,王俊平私藏枪支,恐怕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没有什么其他目的。
他也根本不会想到,这支枪是用来要他的命的。
王旭东如唐晓棠、王宇预料的那样,并没有让平城的警察等待寻找多久,四十多天之后,他衣衫褴褛、留着蓬乱的头发胡须,跌跌撞撞的冲进了管区派出所的值班室。
值班的民警让他吓了一跳,问他有什么事。
王旭东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情绪激动的质问警察,让派出所给他解释一下,他的家里人是被谁杀的、你们警察都在干什么、四十多天过去了,你们找到线索了吗,这案子还能不能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