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松瑜心想,家里任何人腰痛她都相信,就是不信那个大懒鬼。
她明面上是乖巧地说了一句:“放心好了。过几天给家里改善下生活。妈,你也别老说我了。我年纪不小,你天天说我,你就不怕把我说烦了,我脸皮薄了,以后就不张手问别人要东西。”
还,还威胁起她了。杜巧贞这下相信了,松瑜下午说不收礼物的话是放屁。
松瑜准备出门了,还没出门,外面黑泱泱的。六十年代乡村里哪里有路灯。松瑜扭头问:“妈,手电筒在哪儿?”
杜巧贞瞪圆眼睛:“家里哪里有这东西?难道说你自己买了?”
于是,换了个照明工具出门——松瑜拎着细长竹竿做的寒酸微型版火把。
那细杆顶端的小簇火苗,压根照明不了什么。有好几只飞蛾沿绕着火苗转。
“不错,很原始。”松瑜坚强地鼓励自己。
一只手拿火把和捕蟹竹篓,另一只手牵着茅海雨。茅海雨在夜间看路的能力比松瑜强多了,基本可以不用借助火照明道路,靠着平时白天认路的熟悉感,就能摸黑前行。
松瑜全凭茅海雨带路。
“海雨,你知道有哪几条河?”
“就家门口不远的那一条。”远的地方都只是小溪流。
茅海雨说的这一条河松瑜白天就见过了,严格来说不能叫做河。她那时候还向知青打听过有没有摸过鱼虾。
那时候明令禁止是不能上山砍柴和下河摸鱼的。可知青就偷偷去抓过鱼虾,告诉松瑜说没什么大鱼,捉到的几条小虾米还不够花的时间多。
松瑜白天干完农活,采了草药回家的时候,还不忘到河边踩点。找了几个有杂树草丛的河边,几番比较后,找到了一处不仅水草,还有比较隐蔽的不好被人发现放捕笼的地方。
茅海雨看着她婶婶,把竹楼里放在了河边野草丰盛的看似浅滩深沟地方。“婶婶,这里会有螃蟹吗?”
松瑜很认真地安置这篓子,篓子里面放了一半内脏和鸭屁股。她打算,另一半内脏明夜再用。
她还怕篓子会被这小河水冲走,放下去了绳子,绳子另一头系在河边的一棵小树上。
“运气好的话会有。”
松瑜才知道农村出门为什么人们能摸黑走路了,一半凭着熟悉,另一半是因为天上有一轮明月,散下来了不少皎洁的月华。
河面上波光粼粼,是浅金色的月辉。
如果只是来旅游,松瑜心情会更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