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忆沐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先入为主的呢喃起来:“莫不是自己是明君榜首第一位?”
“对对对,就是朕!!!”
“朕就是宋朝第一明君,哈哈哈哈哈!!!”
对于他而言。
视频第一个播放的帝王,那肯定是三位明君啊。
一般任何事情,都是先把好的说出来,然后再把差的说出来。
只是他倏然不知,苏白反着来了。
先说昏君,再说明君。
这不。
在众人的好奇下,赵恒的激动下。
视频画面瞬间消失不见。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道犹如亘古之前传来的声音。
声音伴随着字幕。
慢慢的浮现在每个人的耳中。
【宋朝五位昏君之一,宋真宗赵恒!!!】
【其在位二十四年。】
【生平事迹:
宋真宗赵恒北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累加谥号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入榜原因1:宋初时期,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以及民心,在宋太祖,宋太宗二帝治理之下,达到空前绝后的强大,然此番强大,在面对金人来袭时,宋真宗竟以岁币形式卑躬屈膝向金人求和。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与辽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入榜原因2:真宗行事,使得华夏之文明气节达到最“顶端”,想起来真让人荡气回肠!】
【入榜原因3:带领整个宋朝丢失气节,丢失颜面后,竟还有脸前往泰山封禅,此举冠绝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入榜原因4:北宋结束五代之乱,开创了华夏封建社会的新时期,不仅在于以盛大规模的封祀礼仪来证明赵宋皇权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而且也是礼治社会整合和调适统治阶级政治秩序、强化意识形态和构建精神信仰的一场思想运动。宋真宗东巡泰山封天禅地、幸曲阜祭孔子;西至汾阴登坛祀后土、又赴亳州谒太清宫,崇道封神、大造宫观祠庙,民间怨声载道。
也有人认为东封西祀是宋真宗对“澶渊之盟”的涤耻洗辱,粉饰太平,以封禅迷信活动“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有利也有弊,所以他也开创了咸平之治: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迁都躲避,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订立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
尽管宋朝的面积、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频仍,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
当这一条条信息出现在每个皇帝眼前。
以及宋朝皇帝们的眼前时。
一瞬间。
历朝历代的各个皇帝们彻底炸了!!!!
他们的炸不是沸腾,而是被气得炸了!!!!
尤其是第三条入榜原因出现后。
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冲到宋真宗的面前,然后掐着对方的脖子,大声质问。
“你有什么脸去封禅???”
“你这是在侮辱封禅仪式!!!!!!!”
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期,北宋积贫积弱,国力十分衰微,而邻近的辽国国力却十分强盛。
辽国作战灵活迅速,常常骚扰北宋边境,甚至掠夺财物,屠杀百姓,北宋不堪其扰,却也有心无力,渐渐地,边防压力越来越大。
最终只能议和,北宋每年要进贡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以保证两国相安无事。
就是这样一个碌碌无为,以至于有些虚伪的宋真宗也想着泰山封禅。
为找寻一个天降祥瑞的由头,他便对手下的群臣说道:“我梦见了一位仙人,仙人留下了一本书在宫中。”
说完便吩咐人去找这本书,还真的找到了这本书,书中记载道在宋真宗的治理下,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仙人十分满意宋真宗的作为。
其实这个所谓的梦不过是宋真宗随便编的,那本书也是他提前准备好的。
宋真宗十分喜欢大臣们的阿谀奉承,刻意逢迎,后来又人为制造了许多祥瑞。
再后来,又梅开二度似地梦见仙人,让大臣找到他事先准备好的仙书,还在仙书中写道宋真宗的功绩已经到了可以封禅的程度。
群臣们见是上天授意,便赶忙上书请求宋真宗泰山封禅,1008年,宋真宗从汴京出发,前往泰山。
宋真宗之后,泰山封禅的地位一落千丈,当时的宋朝文人直接讽刺宋真宗“淫祀渎天”。
从前的皇帝需要有一定的丰功伟绩才有封禅资格,而现在似乎是随便一个皇帝都能去,泰山封禅也不再具有什么意义。
于是,后来的皇帝们也不再进行泰山封禅,最多也只是在泰山进行一些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