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2章靖康之变【2 / 2】

梦忆沐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家伙,当发现这两个跪在金人面前,衣不遮体的人是宋朝的两位皇帝时。

所有的帝王们已经没有话说了。

一个个愣愣的看着这两个人。

打死帝王们,他们也实在想不到,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可是帝王啊!!

象征着无上权力,无上威严的皇帝啊!

可现在,竟然被生擒于敌国之中。

最搞笑的是,两个人还不自尽,苟且偷生给人家下跪。

靖康之变,战争起因:与金朝缔结盟约之后,北宋出兵燕云。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宋设燕山府路统治新得的燕京地区。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五月,金已许将朔、武、蔚三州先归宋,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1124年),当时的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宗翰、宗望反对割山西地,曾记载:“宗翰复奏曰:‘先皇帝征辽之初,图宋协力夹攻,故许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后,请加币以求山西诸镇,先皇帝辞其加币。盟书曰: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今宋数路招纳叛亡,厚以恩赏。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贯,尝期以月日,约以誓书,一无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宁,割付山西诸郡,则诸军失屯据之所,将有经略,或难持久,请姑置勿割。’上(太宗)悉如所请。”

据此宋朝亦知求山西地并非失约,因之请加币以求之,金太祖不要宋朝的加币独许之,这是把合法占领的原辽地让给宋,其目的是为和好,其条件是“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完颜宗翰认为宋朝已违反条件的规定,是败约的行为,因此反对再割山西诸镇与宋朝,同时也是从巩固金朝西边的形势出发的。宣和五年(金天会二年,1123年)十一月,金军打败张觉,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张觉。后来北宋虽然杀张觉送回首级,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将一事成为金朝南侵的借口。

于是乎。

在被震惊的无语之下。

祖龙直接咆哮起来:“这宋朝的皇帝到底有多没骨气啊,这换做寡人,寡人现在就自尽,以死谢罪!”

汉武帝也是同样愤怒:“朕要是沦落到这一步,朕都会羞愧而死!!”

李世民气得咬牙道:“他两个要是直接自尽,朕还敬佩他们一丝,毕竟亡国之君皆如此,但被生擒后,为了活命给敌国宵小之辈磕头认错,已经不是丢脸的问题了,而是弃华夏之帝威于不顾啊!”

在帝王们愤怒的时候。

视频也开始进行了盘点

【宋朝五位昏君:宋徽宗赵佶。】

【在位:25年】

【入榜理由:史上第一位被敌军生擒的帝王,同时为求活命,宁可当奴隶,也不肯自尽谢罪。】

【宋朝五位昏君:宋钦宗赵桓。】

【在位:一年】

【入榜理由:史上第一位被敌军生擒的帝王,同时为求活命,宁可当奴隶,也不肯自尽谢罪。】

对比之前的两位帝王,宋徽宗和宋钦宗入榜昏君的理由就简单明了。

倒不是两个人没有其他的诟病。

而是仅此一条入榜理由,就足以配得上昏君二字。

其余的昏庸理由,对比这一条,简直就是不够看。

毕竟纵古观今,华夏历史五千年上下,历经八十多个朝代,几百位皇帝中能被生擒的帝王真没有几个了。

这不。

在盘点出来后。

帝王们都无语起来。

一个个也懒得再说什么。

唯有明太祖朱元璋此刻咬着牙道:“不行,坚决不行,咱家绝对不能以继宋为理由开创大明。”

他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他向天下人宣布自己是灭金继宋的王朝。

如果没有这个画卷出来的话。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擒也只是史书上的几笔罢了。

正常百姓是不会多想的。

但现在画卷出来了。

天下人都知道宋朝有多弱,有多卑躬屈膝。

在这个情况下,他要不改变一点的话,天下百姓绝对是有意见的。

因此,朱元璋才会如此坚定自己的思想。

也在这个时候,刘伯温站了出来,平静的提醒道:“陛下,臣认为,定要将此事好好的向后世之君讲解一番,以免步入后尘。”

刘伯温也是好心提醒,目的就是不希望明朝也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但没想到,气在头上的朱元璋听后,立马就暴跳如雷起来。

“刘伯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说咱家后世之君也会被敌军生擒?”

“臣不敢!”刘伯温知道朱元璋误解了自己意思,连忙回道。

朱元璋虽然生气,但刘伯温是自己手下的智囊,所以他也不真的发脾气。

只是咬着牙道:“咱老朱家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后世之君,如若有,他就是到下面见了咱,咱也要将他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大明位面,大明战神,早已复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突然打了一个喷嚏。

紧接着嘀咕起来:“谁在背后骂朕啊?”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掳走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3000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最后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