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0章 所谓布施【2 / 2】

爱吃红糖糯米饼的钱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就目前而言,清楚知道这个时代传教士和教民的所作所为的刘思甫知道这群人是不好惹的,他们所代表的都是背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而且他们也绝非什么老实人,仗着有国家撑腰几乎在华夏大地上明目张胆的进行着各种活动。

尽管心中对这些人痛恨万分,书上也大多描写他们作恶多端,但秉承凡是史书只信三分的态度,刘思甫知道这帮人能登上史书绝对不是什么泛泛之辈,他们所拥有所能做到的,绝对不是刘思甫能想象的。

因此刘思甫当机立断低眉顺眼准备蒙混过关——有几个教徒已经开始拉着周围的人讲经了。

这帮人中实际上只有神父和两个明显像是随从的人是真正的欧洲人,其他的十来人全是华夏人!

他们敢来这里传教自然不是毫无准备的,只要肯听他们讲一段就能白拿一张薄薄的白面饼子——也就是圣餐。至于圣血自然是没有的,葡萄酒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贵的,而且运输也是个麻烦事。

一张白面饼子对于刚刚从饥荒中缓过劲来的平民百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许多人都不由自主的凑了过来准备听他们的圣经。

刘思甫知道这些人根本不是真心想昄依天主教,只不过是馋那块白面饼子,那位神父恐怕十有八九是要白来一趟了。

不过刘思甫也知道这些神父不但是传教者,更代表着身后的政府,这些活动自然是不缺少支持的。

慈眉善目的神父一个一个的把白面饼子放进教徒的口中,如果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面目任何人恐怕都会把他当成慈悲为怀的善人。

面目不能代表一个人,所谓的面由心生不过是对一些连自己都控制不住的愚蠢之人。

教徒们双手合十接受着神父的圣餐,那搞笑的样子让一旁围观的市井小民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一两个教徒愤怒的拧过身对着嬉笑的人群,似乎下一秒就会冲上去撕碎他们。刘思甫也是心中一紧,这些家伙劣迹斑斑,鬼知道他们会干出事情什么来。

然而神父却瞪了那两个教徒一眼:“主说要对所有人仁慈,他们都是陷入愚钝而需要主拯救,要对他们以善言教诲,广播主的圣名!”

那两个教徒立马面对神父双手合十诚惶诚恐的低头向神父忏悔道:“愿主垂怜!原谅我等不敬!阿门!”

周围的民众看到这个神父不像朝廷里说的那么滥杀无辜也大胆起来,几个衣衫褴褛的泼皮无赖也试探着凑进信徒的队伍准备领圣餐吃。

刘思甫不禁眉头一皱,说实在的作为后来的某超级大国公民,对这种跪舔外国的行为自然是极其看不惯,在后世怼天怼地怼一切的某大国网友眼中除了米利坚还称得上对手,其他国家基本都扔进杂鱼烂虾一栏中,那些个对着亲爹跪舔讨好的基本都要遭受网民们的口诛笔伐。

不过刘思甫也没脑残到现在就冲上去对着这几个崇洋媚外的魂淡一顿教育。刘思甫自己还是门清的,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基础,而现在清廷的话语权……基本等于没有。刘思甫冲上去一顿嘴上输出的后果大概率是被当场(哔哔哔),然后安上一个意外身亡的名头,估计连赔款都未必会有。

这很残酷,但现实往往都是残酷的,在这么个人比畜牲还贱的时代,不论胸中有多少抱负,没有强大的实力也只能任人摆布。

刘思甫对于那几个泼皮无赖也没有任何厌恶的看法,也许他们也曾经想过发奋图强,也曾经是老老实实工人农民,但在官府和恶霸势力的剥削下一个接一个的破产,曾经勤劳的他们对生活感到绝望,自己辛辛苦苦刨来的辛苦钱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天天享福的老爷们拿走大半,留给自己的甚至不够自己吃饭更何论养活家人!

许多地痞无赖都是这么来的,他们不愿意再继续受到剥削,他们变得自暴自弃,他们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让自己的辛劳白白养活了官老爷!

这就是封建时代不可避免的恶疾,民众是不想造反的,没有人会干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但无休无止的剥削让他们不得不抓起武器造反。

刘思甫家也属于剥削阶级,刘思甫也亲眼看到过自家老爹和农民签过质要,有些农户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交不起地租不得不用自家田地抵押给地主,尤其是前几年,虽然灾荒对临近海洋的双河村田地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飙升的粮价也让所有农户感到了莫大的恐慌,每家每户都过得紧巴巴的,买段碎布头都要纠结再三,更别提还钱了,每次要债都是一家子整整齐齐的磕头求情。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经过刘思甫的统计,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别说还债,反而有可能……再增加一部分债务,基本上没有一家能还得上债,他们的土地自然只能成为唯一的财产抵债。

刘思甫做过统计,一户五口农家,一年下来的总收入价值最多也就三十两左右,然而一年的开销纳税基本没有一年低于三十两,甚至有时会超过三十五两,一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甚至连糊口的钱都不够!若是好年景农民倒是能撑一撑,一但出了什么事……几乎不会有任何意外

对于刘思甫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有人逼着刘思甫让他拿枪和洋人拼个你死我活,刘思甫上了战场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个命令自己送死的军官毙了,然后立马溜号(有谁知道这个梗的出处)。

刘思甫叹了口气,虽然对于这些事情了解的一清二楚,但刘思甫却对此毫无办法,华夏与西方拉开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要想追平也不可能是一年两年,就算自己想要逆天改命也没那个本事,自己不过就是个小人物罢了,在时代的浪潮面前连颗沙铄都比不上。

刘思甫的心情多少有些沉重,但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计划,毕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做好眼前的显然更加重要,那些高喊“感谢上帝”的人们与刘思甫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刘思甫甚至在心里打着要不要找个米利坚神父阪依一下新教什么的,也许对自己今后的计划还能有所帮助,不过刘思甫转念一想自己这不就和那些高呼“感谢上帝”的家伙一样了这可真是够讽刺的。

不过这些都是遥远的未来,乘着骡车的刘思甫心中已经再次涌现出一个伟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