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4章 天津桥头(上)【1 / 1】

会跑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亲家,老侠士,西京留守。”赵匡胤面向官员们礼待有加地召唤道。

话音未落,从人群中快步走出一位古稀老人,年纪足有七十余岁,虽然是须发皆白,却身子骨硬朗,精神矍铄。他三叩九拜禀告道:“吾皇万岁,臣焦继勋参见皇上。”

“亲家不必多礼,你们把洛阳宫修得好啊,承袭了隋唐之旧,庄严朴素,又不失帝王高贵之气。”他对属下的业绩非常满意,龙颜大悦,随即降旨,“参知政事卢多逊,拟旨,授焦继勋彰德军节度使,仍知河南留府事。”

应声而动,一个长着刀条脸、面色煞白的大臣出班称喏。看这位是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未曾开口三分笑,眼神游移四面瞧,眨巴着小圆眼睛,一付谨小慎微、鬼头鬼脑、颇具心机的样子。

三哥爱好听评书、看小说,知道参知政事是宋朝的大官,相当于副宰相,与宰相的首相、次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水浒传》第一回便提到过,“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请,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以平息京师瘟疫。”可他查遍了资料,也没弄清楚书中的赵哲是何许人也。

不料一番操作后疫情更盛,参知政事范仲淹又出个主意,请龙虎山张天师来京祈禳瘟疫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正因为这位大文学家的提议,才引出洪太尉误走妖魔,从龙虎山伏魔殿镇妖井中跑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凑足了一百单八条好汉落草水泊梁山替天行道。

得到褒奖,白发老人连连磕头谢恩,说是臣下应尽的责任。皇帝又加以勉励,说两个人是儿女亲家,希望其多多指教女婿,也就是自己的四皇子,刚刚出阁的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赵德芳。

赵德芳!不就是八王千岁吗?这番对话把刘庆东弄糊涂了,赵德芳不是赵匡胤的八儿子,是四儿子呀。说书的也太随意啦,说八贤王有对王命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真是顺嘴胡勒勒,歪曲历史不负责任嘛。

三哥这边在暗自埋怨,那边的大宋皇帝也没闲着,在袖子里、怀里摸索着找什么,他询问着身后的内侍太监。

“王继恩,我的小石马呢?”

“回陛下,小马在臣这里呢,皇上不是让臣妥善保管吗?”胖胖乎乎五短身材的中年太监长得招人喜欢,干干净净没有胡须和凸起的喉结,说出话来慢声细语似啁啾枝头的黄鹂鸟儿,他从袖子里掏出个小石头马,毕恭毕敬用双手呈给主子。

“让你保管!朕啥时候说的呀?一准是你小子看着好玩,从朕这儿拿去的。”皇帝感到非常的诧异,爱不释手地抚摸着,也不管宫人的委屈表情,然后向近处的花甲老人讲道,“沈义伦啊,你知道吗?朕孩提时偶得这石马,把玩为戏,一同嬉戏的小伙伴们常常会抢了去,朕便把它埋在地下。此次回城东夹马营老房子时,想起让人去挖,它居然还在。咦,我的次相,你的手咋肿啦?肿得像蒸饼。俺哩娘啊!不会是又把血施舍给蚊子了吧?”

花甲老官员原来是朝中大臣中的二号人物,他穿着发旧的官服和磨得秃了毛的皮靴子,全身没有半点金银珠宝的装饰,普通的都有些寒酸,只在手腕上挂着一付榆木做的佛珠手串,他谦卑谨慎地回答说:“臣,好释氏,信因果,以血饲养蚊虫,冀以徼福。”

“哦,你这个中书侍郎啊,悲天悯人,有菩萨心肠,瞅把这手咬得可疼。”赵匡胤怜惜地端详着对方的右手,“你们这些打同州就跟随朕的居潜旧臣啊,都有佐命之功,翊戴之勋,其中数你最清介醇谨,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宅子是京城里最小的。朕记得,你与赵普几乎是同时来霸府的,赵普能断大事,谋以定国,襄赞先南后北之策,三两句杯酒释兵权。而且对朕有恩啊,赵普为滁州军事判官时,朕之老父亲宣祖任右厢都指挥,在那里养病,他朝夕侍奉药饵,无微不至如同本家子侄一般。可惜呀,他本性不纯,身居显位后跋扈擅权,被告发贬职罢相出为节度使,去河阳啦。”皇上从那被叮咬得通红肿胀的手联想到故人,往事映入脑海,颇为惋惜地感慨道。

“赵普也算是此地人,有旷世之才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之策极其高明,如今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相继平定,接下来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北汉啦,造就天下一统的大业。”次相由衷地称赞着前任宰相。

没等皇上开口,白面参知政事抢先谏言道:“陛下,恕微臣直言,我以为次相只说对了一半。赵普乃我大宋的开国功臣,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然而做为一朝首相,少习吏事,寡学术,往往闹出如乾德年号的差池来,岂不让世人贻笑大方吗?有损我朝的威严。而且,赵普独断专行,飞扬跋扈,权倾朝野,恐非官家本意!又私德有亏,结党营私,包庇坏人,以权谋私,贪得无厌与百姓争利,不足以垂范天下!中书舍人李昉也是看在眼里的,请官家明察。”卢多逊痛心疾首不留情面,看得出他与前任首相不睦,自恃才高八斗,对草根出身的赵普颇有微词。还想牵出与自己平日里交好的大臣,为其增加说服力。

皇帝望向人群中的臣子,那位身材匀称,举止儒雅,五十左右岁的年纪,“李昉,你也这么认为吗?”

被问及的大臣躬身含胸谨慎地回答道:“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哦,你如此说,朕也说不出来啥。但朕!认为卢卿家此话不虚,赵普枉朕对他的信任。他逆天行苟且之事,德不配位,怎能再执掌朝纲呢?正像他自己说的普天之下道理最大,做人做事都要讲道理,守规矩。”赵匡胤显得非常失望,他环视左右惆怅而谈,“比起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进士来,他的学问是差了点儿,顶多是个乡野教书的学究。就拿卢多逊提到的乾德年号的事,朕都羞于启齿。朕令他选个过去从未采用过的新年号,等了很长时间,他才吭哧瘪肚地找了个‘乾德’,向朕解释何其好啊,说是易经中有所谓‘大哉乾元’,一诚不息天下动,乾德者,元德也,象征着北宋开国的新意象,我于是信以为真了。乾德三年灭掉后蜀,孟昶举城投降,后蜀宫女被送进宫来。有一天,朕无意间发现慧妃用的一面照子,这面铜鉴外观非常普通,它的背面镌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令朕费解了,眼下是三年啊,何来四年铸的照子呢?便去问赵普,他也跟朕一样不知是怎么回事。于是,召来学士陶谷和窦仪询问此事,还是窦仪懂的多,不愧是窦禹钧的儿子,朕记得冯道有诗赞他的父亲,”说到此处他想不起来是怎么写的了。

白脸的参知政事赶紧给接上,“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对,是这么说的。”赵匡胤满意地瞅着卢多逊。

刘庆东记得《三字经》里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他们所说的窦禹钧就是窦燕山吧,原来南宋的《三字经》是引用别人的话呀。

就听皇帝接着抱怨道:“窦仪讲,此照子是前蜀的物件,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铜鉴应是那时候铸造的。你们说,没知识该有多可怕,赵普这么大个宰相选来选去,竟然选了个短命小朝廷用过的年号,气得我拿起笔在他脸上一通涂鸦,告诉他要多读读书,别再丢人现眼啦。”

信佛的次相沈义伦用完好的左手捻着珠子,捻动的速度飞快,似心里在激烈地思量着事情。

“那是乾德三年的事喽,十几年一晃便过去啦,次相你那时与曹彬随大军刚刚从西川班师回朝,朕派参知政事吕馀庆去知成都府事。次相那时是随军转运使,曹枢密使任归州行营前军都监,回京后曹彬还极力向朕推荐你沈义伦清廉可用呢。你们俩对年号的事未曾听说吗?”

见被问询的英俊将领拱手施礼道:“禀告陛下,臣确实不知,军政之外,不是微臣应该闻见的。”而另一个只是默默地点头。

赵匡胤微微一笑,“曹彬的气质风度越来越像他的姨夫,我郭威叔了,仁敬和厚,一团正气。此次兵分六路扫灭南唐,你与宣徽北院使潘美的功劳首屈一指呀。而且潘将军还是平定南汉的主帅呢。朕马上还要委以重任,不妨告诉你,让你与朕四弟光美、党进一同征讨北汉,这次万事具备,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绝不能像前两次半途而废。可惜了郭无为,朕的多年老友,已经答应做内应了,我们去晚了一步啊。这回一定要万无一失,收服北汉之后,下一步就是燕云十六州啦。”他向旁边的一员武将意味深长地望了过去。

这不就是潘仁美嘛!刘三哥知道《杨家将》小说里的潘仁美是扭曲历史的,潘仁美实际上是开国功臣潘美,杨无敌杨老令公不是被他害死的,多说是他指挥不当,对部下掌控不力。远远望去,这位四十来岁,长相对得起爹妈起的名字,五官端正,飘逸俊美。

那位枢密使、后周皇帝郭威媳妇家的外甥谦虚地表示,“陛下,不是这样,平定南唐乃是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谋略,将士们上下一心才能成功。事先有樊若冰献计于采石矶建浮桥,卢多逊出使江南,诓来了江东诸州图经,那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圣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大军所向披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臣下又有什么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