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3章 欲进京【1 / 1】

朱楼一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礼教森严的古代,没有母亲教养的女孩,不仅会被夫家挑剔,还有可能嫁不出去,历朝历代的婚姻礼法都会做出严格的规定,有七弃、三不出、五不娶的说法。

贾璧心中感叹,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到贾府,也是爱女心切,使林黛玉养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公夫人膝下,无疑会让林黛玉的婚事更加容易,史老太君前中期对待林黛玉也无可挑剔,可她始终存在了撮合二玉的心思,这也成了祸起的根源。

贾宝玉一贯混迹于内帏,且不谈薛宝钗、史湘云,只和他最亲密的林黛玉,名声就会十分不堪,在这个极其注重女子名节的时代,林黛玉以后嫁人的选项就只能有一个。

或许,这也是贾敏和史老太君的意思?目前尚不可知……

还有,看过原著的都知道林黛玉在贾府过的并不如意,虽然史老太君对林黛玉百般宠溺,物质生活极力满足,可是从来没有关注过精神生活。

林黛玉背井离乡寄居在贾府,最需要的不是宠溺而是关怀,另外史太君对林黛玉的教育也不上心,很少教导林黛玉为人处世的道理、女儿家应该懂的礼仪规矩。

原文中,林黛玉初去贾家时,虽然只有六岁,可在贾敏的调教下,她的言行举止皆表现的无可挑剔。

反倒是她在贾家待了几年,基本上没再受过系统的教育,一般女孩需要懂得的礼仪规矩,她仅识之无。

所以她才会与贾宝玉亲近异常,十几岁了还躺在一张床上,一起偷看谈情说爱的禁书,再加上古代女子都是宅女,她能接触到了男性就只有贾宝玉一人,不产生私情才怪。元宵节时还在众目睽睽之下,给贾宝玉喂酒。

一个女孩当众喂男子喝酒,无论在哪个时代来看,其行为都显得轻浮,更何况如今礼法森严,对女子的要求更加严苛,林黛玉的行为自然不会被人所接受。

且说林海和几位幕僚将林家远房族老送了出来,便看到了一旁发呆的贾璧。

林海叫了一声,叹道:“璧儿,没想到你来的这么快!”

接着又问:“你师傅没来?”

贾璧见过了,苦笑道:“我师傅他老人家修仙去了。”

此时的林如海身穿斩衰服,面容憔悴,两鬓都有了几分斑白。

林海点点头,带他进了书房,指着幕僚一一介绍,印象最深的,当属诸葛统、庞亮,堪比卧龙凤雏。

贾璧心不在焉地吃茶,思考如何提及黛玉之事。思来思去,认为林黛玉进贾府无解。

林海道:“璧儿,你来得正好。林某念及玉儿无人依傍教育,和贾府老太君商定将玉儿送至神京,由她外祖母亲自承养。老太君来信会遣大内兄之子贾琏来接,然林某对于这位贾琏知之甚少,你若同行,林某必定安心落意。”

“晚辈任凭林姑父差遣。”

贾璧拱手,因问道:“林姑父,听林管家说,府上的一个姨娘……”

“此事不必再提!”林海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沉默片刻,又说:“实不相瞒,去年你和你师傅来府之前,林某已经准备好了后事。敏儿她能多活一年,也算是她的造化。那时,我还想着让雨村兄送玉儿进京呢……”

贾璧不敢再问,只得道:“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林姑父,您是林家的顶梁柱,还望您能够保重身体。”

林海道:“我晓得。”

“璧儿,我听闻你参加了长安县的武举?”

“是的,侄儿已经过了县试和府试,八月底的院试,侄儿也有信心一搏。”

“你可真是……不听老人言啊!以你的心性,若参加文科举,势必大有一番作为,罢,罢,你好自为之罢!”

想到林如海未来的下场,贾璧忍不住试探:“林姑父,如今新皇即位三年,新政就在眼前,以两淮盐政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势必是重中之重。您何不借姑姑新丧的机会,上疏致仕?”

林海眉头一挑,诧异道:“这话是谁教你的?”

“侄儿自己想的。”

林海再次为他未从文而感到可惜,只正义凛然地说:“我林家垂古今未有之旷恩,林某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况新皇施政,正是我林如海大显经纶、大展奇才的绝佳机会,岂可轻言致仕?”

贾璧无言以对。

出来后,等林忠忙完了,方细细问起贾敏、姨娘之事。林忠便将前前后后叙了一遍。

贾璧叹道:“宫闺不宁,祸起萧墙啊!”

林忠也附和:“可不是嘛!可是老爷……唉!”

“林管家,你带我去乐安居转转?”

林忠为难道:“老奴区区一介下人,没有老爷的允许,怎敢进二门?依老奴之见,您大可跟着姑娘进去……”

贾璧恍然,林忠又道:“这样吧,我让我家的带爷到园子里转转。”

“多谢林管家。”

林忠带雅魃、桂钟去了东跨院,林忠家的带贾璧进了园林。

贾璧绕着贾敏出事儿的假山转了几圈儿,未发现异常。晚风徐徐送来一阵阵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忽闻到一股异常怪异的香味儿,因问道:“林姐姐,这是哪儿传来的香味儿?”

林忠家的嗅觉哪里比得上练过紫霞功的贾璧,想了想,揣测道:“应该是蒋姨娘那边儿传过来的吧?蒋姨娘最爱摆弄那些花里胡哨的熏香了。”

“这位蒋姨娘是……”

林忠家的低声说:“爷,蒋姨娘本是太太和老爷的通房丫鬟,太太嫁过来后却数年无子,便给蒋姨娘开了脸。而今,林府内宅之事,都是蒋姨娘说了算呢。”

这时,林黛玉似弱柳扶风般趋来,身后跟着奶妈并四个丫鬟。孝服粗麻缉边,插戴素白银器,髫年的身躯显得愈发娇弱不堪,双眸点漆含泪,恰如西子捧心,符合两世人的审美。

林黛玉盈盈一礼,拭泪问道:“璧哥儿,我听爹爹说你考过了府试,成武童生了?”

“不错。”

黛玉强笑道:“你这一去,倒没有长生不老,反充了荆轲聂政了。”

贾璧不答,一时无语凝噎。

黛玉深情地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林忠家的识趣地退至王妈妈旁。

贾璧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林妹妹,母亲的教诲和疼爱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她不希望你因为她而消沉,你要让她知道你是坚强的人,不会让她失望的。”

黛玉恼道:“偏说这些烦人劝人的鬼话!难为你这么好心,那里就哭死我算了!”说着,转身便走。

贾璧道:“林妹妹啊,我好不容易来一趟,你倒好了,一句话就把人噎住,我倒想问问你,我说什么才好?”

黛玉停住了,顿时又悔又愧。忽怅然道:“璧哥儿,你说,家母会往生极乐吗?”

贾璧道:“林默娘死后封妃,卢眉娘死后尸解,林姑姑身前身后素有贤名,我相信会的。”

灵棚那边,林海守灵所鼓弄的烟云氤氲缭绕,黛玉已经知道了她要前往外祖家,此时此刻的心绪,就像那飘飘荡荡的烟云一般,漫无轨迹,被风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