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82章 北东林书院【1 / 1】

零陵上将邢道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和所有初次抵达辽南的人一样,钱谦益一行人到达辽南的时候对辽南的繁荣景象非常惊讶:

“我原以为辽南是苦寒偏僻之地,必是人烟稀少之荒地,如今车马如龙,船行如织,可见李子明确实是有为之人。”

钱谦益感概地说道,“以往东江一帮武夫折腾十多年一事无成,子明才来两年就拓地千里。果然天下事还得读书人来办才行呀。”

柳如是点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天下事当然得由读书人来办,不然岂不是武夫当国,残唐乱政?”

还有些年轻的郑森虽然觉得钱谦益和柳如是的说法似乎有点绝对,但是他来之前郑芝龙一再交代要和钱谦益处理好关系,争取成功拜入钱谦益门下,于是郑森也跟着点点头。

很快李子明也赶到了旅顺,他笑着快步上前说道,“牧斋先生受邀而来,真让学生受宠若惊啊。”

钱谦益拱拱手,说道,“子明如今已是巡抚之尊,老夫不过一布衣,当不得子明这声学生的称呼。”

李子明说道,“牧斋先生,话不能这么说,学问与官位没有任何关系,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官位,牧斋先生都当得起学生这声学生的称呼。”

两人又商业互吹了一波,钱谦益向李子明介绍了柳如是和郑森,李子明也照例吹捧了柳如是和郑芝龙一波之后,几人便前往金州:

这是因为李子明刚成立的所谓北东林书院就在金州。

根据李子明的规划,北东林书院将以“格物致知”和“穷究天理”为表面上的宗旨,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而钱谦益将对“格物致知”和“穷究天理”做出新型解释。

北东林书院是由原来的金州文庙扩建而来,明代文庙一般供奉至圣,亚圣,十二哲和七十二子,虽然朱元璋一度将孟子撤出文庙并删改孟子文集,并且命人编撰《孟子洁本》取代《孟子》本书。但在广大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抵制之下,明朝政府最终将孟子请回文庙,朱元璋命人编撰的《孟子洁本》也被遗弃。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明代文人与我大清时代的犬儒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强势如朱元璋也无法完全强迫知识分子低头,当然也侧面说明,朱元璋并没有某些人宣扬的那么残暴,不然若是我大清的皇帝的话,知识分子敢抵制皇帝?那画面简直太美不敢想。

“东林先贤何以名满天下?无非为民二字而已,自宋时龟山先生(杨时)创建东林书院始,东林先贤便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奋不顾身,龟山先生力争四贼,心忧民生,尝言【若吾死能使国泰民安,吾立死之】,此后诸先贤无不以龟山先生为榜样,至万历年间,东林先生(顾宪成),景逸先生(高攀龙)不谄上意,一心为民,虽遭贬而无悔,及天启年,阉党乱政,万马齐喑,魏阉丧心病狂,搜杀东林党人,焚毁东林书院,妄图以邪压正,然天日昭昭,东林六君子舍命而点希望之光,后群贤共举,终倒魏阉,我辈承袭东林荣光,当以民生公义为己任,望诸君切记。”

抠抠搜搜地读完一段半白半文的开场白之后,李子明赶紧把位置让给钱谦益,对于他来说,搞这种宣讲真是太难了。

讲完之后台下一片喝彩,李子明这时候才理解了后世那句著名的“成功人士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失败人士说的每一句话则都像是借口。”

很快庄严肃穆的祭祀先贤的仪式开始进行,为了仪式看起来正轨一些,李子明特意派人去曲阜请了专业人员过来弄,不过这仪式确实太专业了:

整整搞了三四个时辰,一直从早上搞到了傍晚。

李子明深怕钱谦益这身子骨熬下去出问题便赶紧让钱谦益上台致辞后结束今天的仪式,不过显然李子明想太多了,钱谦益看起来精神焕发,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许久。

最终,这场又臭又长的书院开院典礼一直折腾到了深夜才终于结束了。

心情大好的钱谦益和柳如是回到住处之后就听到柳如是皱着眉头对他说,“夫君,我觉得李子明办这个北东林书院绝对不是为了传播东林理念。”

钱谦益问道,“为何?”

柳如是说道,“直觉,而且北东林书院中看不见什么东林标记,甚至没有东林先贤的画像牌位,连东林先生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没有。”

钱谦益倒有些不以为然,说道,“北东林书院是金州文庙改建而来,没有这些很正常,你不用想太多。”

不久,钱谦益就知道了李子明这个北东林书院确实是挂羊头卖狗肉:

李子明招聘的教习之中各式人等都有:理学的,心学的,泰州学派的,甚至西洋传教士都有。

而且北东林书院并不专业讲学东林诸君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而是什么学术理论都有,最离谱的是格物学:

钱谦益还以为格物学是研究阳明心学的,没想到居然是研究什么“科学理论”的。

感觉自己被骗了的钱谦益找到李子明,对李子明说道,“子明,你对格物致知和穷究天理的认知有些偏颇。”

李子明说道,“牧斋先生,何出此言?何为格物致知不就是研究万事万物之理吗?穷究天理不就是研究事间之理吗?”

钱谦益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是老夫所见,书院之中的格物学学的尽是器物之学,那是匠人的事情,书院诸人将来是要教化万民的,怎么能学工匠之事?”

李子明却说道,“牧斋先生,非也,如今为官者,最重要之事无非农水二字,不知器物之事怎能知实事?不知实事岂能当好官?”

钱谦益看出李子明决心已定,知道李子明肯定早在建立书院之前就想好了这些事,自己大概率是被拉来给他背书的,他苦笑道,

“子明你这是让我与各家大师为难呀。”

“非也,”李子明笑道,“我是想让牧斋先生立大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