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0章 鹊声起【1 / 1】

赵嘉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临逢是个口是心非的家伙,出城后就悄悄改道去了蓉城。

蓉城以罗白两家势力最大,罗家乃神医世家,不问时事,而白家正好与之相反,是实权统治蓉城的家族,因此白家所在地也被称为城主府。

城主府居于蓉城中央,占地广阔,楼宇重叠,要找到这个地方实在是太过容易。

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临逢就趁机摸入了府中。躲在暗处稍作休整了一个时辰左右,临逢这才朝着后院的方向潜行。

就在临逢动身的一瞬间,蹲守在院外的守卫就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了白家城主。

白城主今年刚到四十岁,人到中年依旧面容俊秀,气质脱俗,像一支挺拔的翠竹。

临逢经过时粗粗扫了一眼,心底没来由的就讨厌这个抢走母亲的老男人。暗暗的唾了一口,一脸冷漠的离开了。

白城主手上捏着一柄玉骨扇,正有一搭没一搭的随意敲着,假装没有看见临逢的动作。等到临逢的身影消失后,白城主突然收住扇子,朝着空无一人的方向说着:“去通知翠娘。”

“是!”一名暗卫噌的一下冒了出来,又噌的一下消失了踪迹。

临逢在偌大的城主府兜了几个大圈子后终于找到母亲的居所。正当她在思索该如何与母亲见上一面时,她的母亲竟然十分巧合的出现在临逢的眼前。

“夫人,当心脚下!”

听到有外人的声音传来,临逢噌的一下就钻进一旁的玉兰花树中,透过层层玉白的花瓣小心翼翼的窥视着。

“夫人,这有一个台阶,我扶您。”

看到来人正是母亲身边的翠娘,临逢顿时松了一口气。刚想要下去与他们相认,就被后面的一句话打消了心思。

“不碍事的,如今都五个多月,胎像稳得很,不要这么紧张。”罗真朝翠娘笑意盈盈的说着,然后向前几步走到玉兰树下。

乍然听到这个消息,临逢脑子里乱哄哄,满心里只有一个‘这不可能’的想法。然而树下罗真那凸起的小腹和圆润了的身形却做不了假,明晃晃的昭示着罗真再婚有孕的事实。

翠娘将手中的帕子铺在一旁石凳上,然后拉着罗真坐下,兴奋的说着:“昨天来的宁大夫说,夫人肚子里的极有可能是男胎,可真好。仔细说来,还是您和老爷有缘分。老爷他成婚十数载未有一子,您与临庄主膝下也只有两个女儿,如今终于能有一个儿子,看来老天爷心里都盼着您俩在一起呢。哎!也是造化弄人,若不是当年出了那事,临庄主又挟恩图报,说不定您和老爷孙子都有了。”

罗真闻言蹙起了眉头,有些愠怒的呵斥道:“够了!以后不要让我再听见这种话!”

翠娘吓得一哆嗦,诺诺的应声。随后又听见罗真也长叹一气,然后抬头重新看向玉兰树,说道:“此前种种,皆是过往,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论如何,我与临绝终究有一段孽缘。如今人死如灯灭,也合该给他一份尊重与体面。更何况,还有两个孩子呢。”

罗真的话语越来越飘忽,晃晃悠悠的钻入了临逢的耳朵。临逢被这一番话里的各种情绪冲撞的心神乱晃,滚烫的泪水滴溜溜的打着转,却始终没有掉下来,只是烫红了临逢的双眼。

“又到夏天了,翠娘,你说厌厌如今在哪呢?”罗真看着飘落的玉兰问道,还未等人回答,又突然敲敲头,“瞧我这记性,真是越来越差。临逢不喜欢我这么叫她,下次见面记得提醒我。”

“是!”

罗真坐了一小会就有些困,翠娘连忙服侍她回去休息。临逢想要跟进去再看几眼,到了门口又没了勇气,脚下一点就出了城主府,又连夜离开了蓉城。

自益州失守后,往日的故土就成了北梁的领地。

朝堂上的势力划分对于江湖人士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临逢拿着新制的凭信,一路通畅的进了益州。

战乱后的益州一片破败,城外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城中哀鸿遍野,断壁残垣。一路上到处都是流民,他们个个骨瘦如柴、神情呆滞,随着人群往北方迁徙。

骑着高头大马,衣衫簇新的临逢踏入人群的一瞬就引起了一片骚动,他们不约而同的直勾勾盯着临逢,就像一群濒死饿狼突然发现一只肥兔一般,眼神炽热而又直白。他们中有胆大的早就已经仗着人多势众上前试探,被临逢下死手狠狠痛揍一番杀鸡儆猴,这才稍稍压制着那些躁动的心思。眼见无法巧取豪夺,又有些机灵的开始用哀兵之计,涕泗横流的哭嚎着求求临逢施舍。起初的临逢还有些于心不忍,散了一些钱财。到后面见得实在太多了,临逢也深感无力,只得硬着心思闭眼不看,快步夹马离开。

雀县距离边境不远,因此这边城外的空地上也聚集了一些流民。但是雀县太小,又向来不算富裕,因此比起前面几座大城来说要人少的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这边的流民虽然也是饥寒交迫,争斗不休,但是这边的人脸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希望之色。

临逢正在心中纳罕这是为何,这时人群突然哗啦啦站了起来,如潮水一般涌至城门口,然后一番兵荒马乱后整齐的排好了队。过了一会儿,城门处吱吱悠悠的晃出几辆牛车,牛车上麻袋摞了几层,看样子像是粮食。

“这种动乱时节,竟还有人施粥?

临逢大骇,默默的站在一旁看着这些人欣喜的领到了食物后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享受食物。就在众人进食的同时,一位衣着简素,面上围着布巾的纤瘦女子提着竹篮走进人群中不停地蹲下做着什么。

“鲍娘子真是大好人,若不是她说动了城中的夫人们捐献粮草,咱们早就该饿死了!”一旁喝完了稀粥的妇人感激的说着。

“是啊是啊,不光是粮食,每隔几日鲍娘子还会出来免费救治病人,要不是她,我这孩子怕是早就熬不过去。”另一名怀抱幼儿的妇人低头喂着孩子附和着。

“不过这鲍娘子的规矩也是奇怪,除了病重幼儿和妇人,其他概不救治。即便是幼儿,若是知道哪家害过婴孩妇孺,也绝不收治。”

“唉,那还不是因为”

临逢正靠在一旁听得起劲,突然听到那边传来了碎裂声,然后又响起了争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