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孔津查阅着设备里的信息,现时代的人类的世界并不完美,技术进步带来的物质丰富并没有让人类停下分歧。
因为航程限制,人类主要活动范围最多10光年的范围。10光年的航行已经需要50多年时间。即使使用休眠技术,来回超过100年的时代落差,让航行变得没有意义。随着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同星群之间冲突摩擦越来越频繁。
为了避免冲突,人类不同星群之间尽量选择文化相近,理念相同的星群聚居。不同星群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大。同时,为了避免争端,各个星系内部开始试图抹平文化差异。
“走吧,我们该上登陆机了。”孔津看着资料,那个蓄着下巴须的中年男子来到门口跟他说道。
“这颗星球…要建立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孔津忐忑地问道,他在交互设备里了解了一些星系的情况。有完全只有女性,用人工子宫繁育后代的星系文明,有大量依赖基因编辑,制造了很多新物种的文明,也有一些国家建立在太空城中,并不定居星球。
“地表文明。”中年男子邪魅一笑:“我们过来之前解决了一些分歧,这颗星球会建成多个传统文明并存的世界。我们要在这复刻一个地球。这不也挺适合你这样的古代人么。”中年男子似笑非笑的看着孔津说道。
“传统文明?”孔津不明白他的意思。
“很多星群力求抹平文化差异,对数千年前的人类传统已经不在乎了,春秋战国、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人类的历史的时间长河里,文化、艺术、诗词歌赋,亦或是古希腊,古罗马的这种哲学产出,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用的负担。我们却希望建立一个文明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年男子说。
“我看到的那些欧洲面孔的人,他们也会在这里建立文明吗?”孔津不明白,既要避免分歧,又要文化丰富多彩,如何实现。
“是的,我们会分区域建立独立的,不同的国家。”中年男子回答。
“这样以后不会有分歧吗?”孔津问。
“人类的分歧永远不会停下,保持传统已经是来这颗星球的人最大的共识了。这颗新的星球,一开始不会那么拥挤。拥挤了,有分歧了,一部分人收集到足够的资源,前往更遥远的深空就是了。”中年男子转身,示意孔津跟他走。
孔津依旧思绪混乱,但还是跟在他后面。
“这颗星球距离我们原来居住的奥罗拉星系1光年,之前时常有飞船在这边采矿,1光年嘛,来回也就十来年,作为备用居住地,很多年前就做了些改造。我们的飞船编队到这里之后,也进行改造了几十年。今天是登陆的时候了。”中年男子边推着墙壁移动,一边说着说着,领着孔津到了一间存放登陆机舱室。
他俩进入登陆机,机上已经有几十个人在等着了。
“哟,这不海因里希么,怎么你也上这来了,你们老欧洲人要么自由派,左得不得了,恨不得让家庭解体,人跟狗能谈恋爱,要么又保守得认为地球必须是平的,前期建设任务太高科技了,你们没啥兴趣吧,交给我们东方人做就好了。你们安安静静等着在星球上过田园生活就好。”一进机舱,中年男子逮着个欧洲人寒暄了起来。
舱里的这个叫海因里希的德国人,长着棕色的头发,褐色的眼睛,这种长相应该祖上来自德国南部。孔津感觉中年男子跟他应该比较熟络,开的玩笑比较放肆。
“别胡说了吕卫明,我德意志科技力天下第一!你们还在骑马射箭的时候,我们德意志人就已经在鼓捣导弹、内燃机、汽车了。新世界的科技维护由我们负责,让普通人能过上传统的生活需要我们的技术支持。”海因里希对中年男子的话语愤愤不平,孔津这才知道,这个中年男子叫吕卫明。
“哎哟瞧我这脾气,我们华人在用精美的瓷器吃饭,穿着华贵的丝绸住在精美的砖木结构房子里,构建了繁华的城市的时候,你们还在黑森林里把脸跟屁股涂成蓝色,追着野猪跑呢。”吕卫明不依不饶,嘴上争论他绝不认输。
“那是不列颠凯尔特人干的…我们…嗯,涂成红色。别胡说了,吕,这颗星球除了被潮汐锁定,永远一面向着双星外,看起来还是挺宜居的。”海因里希知道跟这个不正经的家伙纠缠下去没有意义,迅速转移了话题。
吕卫明不忘继续损:“蓝色红色不都一样蛮子么。”他继续说道:“再好这也是两颗红矮星。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这破烂地方,在地底挖洞住不好么,非得地表文明,非得地表文明。”
海因里希说:“长期的观测看来,这两颗红矮星比较稳定。爆发耀斑的情况比较少,而且因为两颗恒星比较靠近,一颗爆发耀斑时,会因为引力原因,大部分太阳风都是偏向另一颗红矮星的方向,影响很有限。”
吕卫明摇了摇头:“我不止一次建议,不要在这颗星球表面定居,采用挖地下城的方式定居地下,只要挖的面积够大,模拟日升日落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没人愿意听我的,迟早会出事。如果两颗红矮星爆发耀斑,后果不堪设想。”
“吕,你多虑了。长期观测下来的数据不会错,而且我们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防范。好了,我们登陆吧。”海因里希解释道。
登陆空天机从运输船中脱离后,点火,朝着这颗暗红色色的星球推进,缓缓进入行星的大气层中飞行。这颗星球比地球小得多,但好在密度够大,能够保持大气存在。
“这破登陆机干嘛还在用化学发动机这种早该淘汰的玩意呢,用聚变引擎技术不香么?”吕卫明知道海因里希是生产传统化学发动机的方面的专家,故意埋汰他。
海因里希却是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化学发动机还是有着推力大,廉价的优点的,进入有氧气的大气层后,化学发动机不用携带氧化剂,节约了成本。火药枪械至今都没完全被淘汰呢,人类也需要一些简单耐用,造价低廉的东西。”
孔津一边听着机上周边人的对话,希望能获取更多信息,一边看着舷窗外,登陆机此刻已经进入大气层,正缓缓平飞让机上人员适应重力。
他看着飞机慢慢降落向这颗星球上最大的一片大陆的晨昏线附近。
下方,竟然停放着一艘巨大的飞船,看起来应该就是他们乘坐的那一种,周围建设了一些的工厂型的建筑。
“这两颗红矮星,如果能够推到一起,质量能够接近太阳,那样聚变反应将会加快很多,不会只是如此暗淡的光芒。”海因里希在机上看着两颗红矮星,叹道。
吕卫明看着傻子似的看着海因里希:“这样的话,我们所在的行星在这个距离会被烤焦!”
海因里希也看着傻子似的看着老孔:“都有那本事推动恒星了,把这颗玩意推得离恒星远点不跟屎壳郎推粪球似的。”
“那就别想了,在工程上不可行,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物理学所允许的极致了。这几百年来,前沿物理学的很多理论被证实是技术上无法实现的。老实说,我很绝望。无工质推进根本不可能实现,人类离开一个恒星系到另一个,需要经常动则上百年时间,人类只能到达一个星系发展几十年,然后再继续补充推进燃料继续往外探索。可能一次航行之后,永远无法回到他出生的星球。我们都是宇宙的流浪者……”吕卫明说着,有点儿绝望。
“相比人类刚走出太阳系那会,我们的运气已经好很多了。我们这片星云,恒星之间很密集,彼此还能有所往来我们航行过来,不到10年。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也要4光年,来回要50多年时间。”海因里希安慰道。
“但那毕竟是母星!最适合人类的大气比例,最舒适的阳光,最稳定的环境,那是为人类量身定制的,我们归根结底还是最适合哪里的环境。”吕卫明说道。
“别抱怨了,要着陆了。”海因里希说。
孔津想找位置坐下,系好安全带。他认为空天飞机的着陆一定会有较大冲击力,但周围的人或坐着或站着,无动于衷。
着陆只有微不可察的震动,十分平稳。
“氧气含量足够,空气湿度很高,大气符合可直接呼吸的标准。”海因里希看着空气成分探测仪器表说道。
孔津惊讶的发现,所有仪表所显示的都是中文。
“我们是不是引导太多彗星陨落在这星球了?星球的海洋太大,行星围绕两颗红矮星转,聚集又太近,引力并不均匀,这星球的潮汐会会非常恐怖。定居地下城,就不需要这种担忧。”吕卫明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