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章 科学的尽头【2 / 2】

修身齐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不要妖言惑众了,海洋大是因为地势太平整,实际上这星球的海洋非常浅。后续还需要电解了很多水,生产氢气跟氧气。你若对定居星球表面不同意,你可以自己挖地下城定居!”一个印度面孔的人说道。

“我会的!”吕卫明斩钉截铁地说道,他对资源被利用来做改造星球表面,而非建设地下城这件事非常不满。

“是要带着氧气面罩跟防护服一起下去,还是直接不用防护下去?数据上看,外边的气温条件空气状况,射线强度,符合无防护暴露的条件。”海因里希怕他们争吵,转移了话题。

“数据是可靠的,其他人没意见的话就直接下去吧。”吕卫明说着。

“我们这边没意见。”机上一群人稍微商量了下,一个眼睛深邃,黑色头发高鼻梁的男的代表他们群体出来回答道:“这是造物主给我们的应许之地,我们相信造物主。”从他的长相看来,应该来自母星的地中海沿岸,言辞看来,应该是来自天启信徒的群体。

“我们这边也没意见。”几个东亚面容的人回答道。

“好了,大伙都没意见,大胆地开舱吧!”不正经的吕卫明一声吆喝。

“古特!(德语)”海因里希一拳砸向按钮,舱门噌——地一下就开了。

“卧槽!不应该缓缓按按钮,缓缓打开,吸口气看看舒适不舒适,适应下再全开的么,你们德国人的严谨呢!亨利你这白痴!”吕卫明骂到。

“你都说了相信数据,不带任何防护直接下去,是我们共同商议的结果,那我就严格执行。早期登陆建设一些基础工厂的人,也验证了这星球没有危险!而且我特么叫海因里希!!”海因里希无辜地说道,又严肃的纠正了吕卫明对他的称呼。海因里希是英文亨利在德语中的叫法,如果在西班牙语里,则叫恩里克。作为一个传统主义者,他坚持使用德国传统。

“好的亨利,知道了亨利,你这死脑筋的就是不懂得变通。他们那时候着陆,还是穿着防护装备的!我们才是检验改造成果的第一批人!”吕卫明愤愤的说。

“这空气呼吸起来好难受。”孔津呼吸着舱外的空气,觉得非常闷。

“忍着会,适应下就习惯了。含氧量是足够的。就是二氧化碳浓度高点,这是为了保持大气温度必须的。不过氢气的比例稍微高了点,应该是红矮星耀斑爆发时候带来的。其他大气成分不会让人类有窒息感,带来窒息感的只有二氧化碳。”海因里希解释道。

“不是硬要玩大气农业么,这么多二氧化碳才有助于农作物生长啊。我就不明白你们这些人怎么着,地下挖个空间,住里边用人照光源又安全又舒适,非得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来搞大气农业。这省下来的精力跟运力,能多带工业设备啊。”吕卫明是个理性的工程师,对这种浪费资源的做法还是没法接受。

“那么你可以选择别的星球居住,不应该来这。”一个来自母星的欧洲面孔的女士冷冷说到。

“额…至于大气中氢比例这么高,恒星耀斑爆发带来的影响不小啊,别一次红矮星耀斑大爆发,把咱都给带走。”吕卫明贱贱的说着,有点要吓唬机上的人的意思。

“你多虑了,这点儿氢只是正常的太阳风带来的,这倒也是好事,这颗星球的铁核够大,提供的磁场足够保护大气层不被吹跑。我们在空间中已经布置了一些设备,可以拦住部分的太阳风,同时作为一部分能源传送至行星上,还能收集一些物质作为聚变燃料。即使耀斑爆发,空间中的设施还能展开,把直接冲击行星的部分给拦住。后续我们还需要继续建设,让这颗星球更加安全。走吧,下去看看。”海因里希说着,第一个走出了舱门。

孔津跟着吕卫明也走了出去。踏在松软的土地上,这只有稀稀疏疏的植物固定,这里引力不均衡,风化作用强烈,让土地十分松软。远处空中两颗巨大红色的火球,红色的光线斜穿过大气层,温度却是十分适宜。

“太美了,这个地方,会永远都是夕阳。”孔津看着这画面,回忆涌了出来,夕阳的颜色,是回忆的颜色。2000多年前,他幼时,还在地球的农村,跟着小伙伴在门前的水泥地上玩着游戏,那是一个个放学后的下午,夕阳也像这样红。“2000多年啦!”

“看久会腻,天空中能够搞个膜把这红光滤一滤该多好,这红光看着眼睛得瞎。”吕卫明一句煞风景的话把孔津的回忆打断了。

他又跟周围的人说道“虽然有潮汐锁定,但这星系有两颗恒星,公转过程中,晨昏线附近极小的区域还会有昼夜更替的。所以我们华人社群打算把定居区设置在晨昏线附近。万一耀斑真的爆发了,还能往星球背光面躲一躲。想过白天的生活,就到光照处,下班了就跑黑夜处生活,多自在。”

“关于耀斑的话你说太多了,我们目前建设的工程是足够抵御的。星球表面进行低水准农业,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景观,我看着我的祖先留下来的2000年前的他们家乡因斯布鲁克影像,那雪山脚下的牛羊牧群,小块的麦田,太美了。”海因里希说道。

“建设地下城也能模拟出这种景观!不过,你一直说你是德国人,怎么家乡是个奥地利城市。”吕卫明调侃道。

“奥地利人可不就是德意志人么?”海因里希满脸不服。

吕卫明反驳道:“屁话,奥地利人只有在作恶多端,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情况下才会成为德国人,德国人只有在音乐方面很有造诣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奥地利人。”

海因里希无语的说:“虽然我知道你在对我开很冒犯的玩笑,但能说出这古老的玩笑的人不多了。希望将来技术还有可能进步,有生之年还能回祖先的地方看看。”

“前沿物理已经走到了尽头,物理学的进步,不过是证明想象超光速航行的人类当初有么天真可笑。”吕卫明说着,周围有科学素养的人,都一脸绝望。

“为什么说科学走到尽头了呢?不是一直有的设计出现么?”孔津有点不理解现时代人们对科学发展的绝望。

“那只是设计,基础物理理论已经到头了。2000年前,人类幻想能超光速航行,能开采利用恒星上的资源,能走出银河系。人类永远无法突破光速,什么速率引擎,什么无工质推进,物理理论的进步仅仅是验证这不可能实现。有工质推进的情况下,飞船绝大多数有效载荷都用来携带推进剂了。我们将被永远锁死在光速的桎梏中,可能到宇宙毁灭,我们都走不出银河系。”人群中,一个印度长相的人跟孔津说道。

孔津一直对航空航天很感兴趣,他知道这些原理。车在地面行驶,轮胎跟地面的摩擦反向推动汽车前进,大气航天器推动空气,获得向前的反作用力。可飞船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是没有空气可以推动的,需要飞船喷射出高速粒子,获得反作用力。而且在真空中没有空气阻力,关闭发动机后,会保持着固定的速度巡航,接近目的地后必须反向推动来减速。一艘飞船要达到20光速,燃料携带量是有效载荷的18倍之多,速度再提升,还会指数增加!

前期登陆的这批人,操作各种手持仪器设备,分析着登陆地点上的土壤成分,感受着这星球上的重力数据,生理舒适程度,虽然在运输舰上已经使用无人设备分析过了,但作为验收小队,完成首批登陆验收,可以为他们带来不少算力跟工业机器人使用时限,他们十分乐意认真地做着重复的工作。

“好了,这块最大的大陆就留给你们东方人了,我们会去那块第二大的大陆上,那里的面积只有这里的一半,好在全部有阳光照射,你们没意见吧。”海因里希跟一众欧洲面孔的人商量了后,选择了他们的目标。他走到吕卫明年前,跟他道别“回头见吧。不过,在星球改造到理想状态前,我可能会继续休眠,不知下次见面多少年后了。”

“如果到时候我们两方起了什么争执,请不要相信盎撒人。”吕卫明一反平常的不正经,一脸严肃地小声在他耳边说道。

“你休眠太久了,时代变了。”海因里希不认同他的观点。

“不,人性,人性从未改变。”吕卫明知道,盎撒人有数千年的“离岸平衡”传统,挑拨其他族群冲突,获取自己利益,是他们最擅长做的事。

“好吧,我会注意的。”海因里希说着,带着一众欧洲面容的人,走向一架先前投放的航天器,孔津注意到,里边也有几个东亚面孔的人。

“吕先生,那几个东亚人为何跟着他们去欧洲人的大陆?”孔津不大明白。

“呵呵,我就说人性从未改变,这些小鬼子,2000多年来做梦都想着脱亚入欧,到现在都还没变呢。”吕卫明有点嘲讽的语气说到。

“咳咳咳,那是部分人。”留下来的人中,有几个和族人。其中一个说道“我们希望一起留下来建设这块大陆。”

“随你们吧,我们先去寻找华人的定居点。背光那面估计没人要吧?那我们要了,晨昏线昏线以北的10给我们作为补偿。”吕卫明知道,左右横跳,两边下注,也是那些人的传统之一。

其他人似乎没什么意见,也就各自坐上交通工具往北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