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8章 大黄的新家【1 / 1】

隐寂城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人说的声泪俱下,逐渐的开始前言不搭后语,收音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老人关了,老人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小,说着说着竟然睡着了。

眼泪慢慢的干涸,老人的脸上重新恢复了平静,看不出一丝的悲伤,仿佛刚才的哭诉是一场梦一样。

大黄听老人的讲述如同听天书一般,唯有那哭泣的声音能引起共鸣,待声音消失,大黄的鼾声便响了起来。

虽然是夏天,但瓦房冬暖夏凉,外边的黑夜有些闷热,屋里却十分的凉爽。

睡到半夜,老人被冻醒了,没有打扰鼾声正浓的大黄,轻手轻脚的出去方便了一下。然后就关上了堂屋的灯,屋里陷入了一片黑暗,老人静立不动,等到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这才借着月光回到了床上。

第二天,大黄醒来,没有看到老人,屋里屋外的寻找了一圈,最后才在厨房看到了老人的身影。

老人的的睡眠总是断断续续,一天要睡好几次,但每次都睡不长,今天老人醒的很早,做完了早饭,才看到大黄过来找自己。

老人出门将大黄的碗拿到灶台上,给大黄盛了一碗米粥,米粥早已熬好,此刻已经变得温热,正是食用的时候。

老人将这碗米粥放在地上,大黄嗅了嗅,肚子立马咕咕叫了起来,老人手还没有离开碗,大黄便上前舔食了起来。

大黄一边吃一边摇着尾巴,老人摸了摸大黄的头,缓缓的起身,说起来,大黄应该算是老人养过的第五条狗了。

农村的狗,很少有能活到寿终正寝的,每到饥荒的年代,狗总是最先在农村消失的,能让狗不绝种的只有多生多育和不挑食。

大黄不是最优秀的,但大黄来的时候,正是老人最孤单的时候,看着大黄吃的挺香,老人也来了胃口,端起一碗米粥,就着一碟青菜,就在灶台边吃了起来。

吃过早饭,老人开始收拾昨晚被大黄踩翻的柴火堆,柴火散落了一地,密密麻麻、千头万绪。老人从边上开始收拾,将柴火整理成小捆放在一边。

大黄围着老人不停的转圈,不小心再次踩到了老人整理好的柴火,老人便拿柴火棍敲了大黄的头,大黄闪到一边,见老人没有生气的样子,便再次凑了过来。

大黄贴着老人的裤腿不停地磨蹭,一副讨好的样子,老人此时弯着腰,头和膝盖在同一高度,大黄的尾巴打到了老人脸上,老人这才呵斥了大黄一句,然后一巴掌拍到大黄的屁股上,把大黄赶到了一边。

柴火虽然不多,但是想要整理好却不容易,老人整理的不快,一直收拾到中午,才勉强将柴火重新摆放整齐。老人身上出了一身的汗,一半是累的,一半是疼的。

关节传来的疼痛感,随着持续的劳作不断的加剧,老人忍着疼坚持收拾完柴火,这才艰难的直起身,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扶着膝盖,慢慢的回到靠椅上,休息了好一会才缓过来。

老人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表,不知不觉已经十二点多了,于是赶紧开始做午饭,因为下午还要去和那群老头老太太聊天,除了收音机,这是老人唯一能消解孤独的方式了。

中午饭吃的匆忙,稀饭馒头蒜汁,草草了事,当然少不了大黄的份,虽然比不过在田间吃的丰盛,但重在充实。

吃过午饭后,老人推着小推车便出了门,大黄跟在身后,直到老人锁上大门,大黄才紧张起来。

离开了自己的领地,外边充满了危险,以前到处流浪,倒不觉得什么,有了家后,突然开始莫名的畏惧外边的世界了。

大黄紧贴着老人的裤腿,谨慎的观察着周围的动向,走了一段路后,大黄又找到了以前流浪时的感觉,慢慢的放松下来,直到来到了昨天的那个地方。

那三条狗还在,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倒比昨天显得熟络了不少,纷纷过来和大黄打招呼,在大黄身上嗅来嗅去,熟悉了大黄的气味后,尾巴便摇了起来。

狗本身是没有什么语言的,但是一些信息还是能够传递的,经过大黄的一阵肢体动作和怪异的腔调解释下,三条狗似懂非懂的歪了歪头,于是也开始比划起来。

四条狗聊得挺热闹,把几个老头老太太逗得呵呵直笑,给黑白的生活平添了一道彩色。

三条狗带着大黄在附近转了转,甚至允许大黄标记领地,逐渐的大黄对附近的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追逐打闹了一会,大黄回到老人身边,重新趴下,刚才跟着三条狗一阵跑动,有些出汗,舌头一直吐个不停,毕竟年龄在那里放着,不如三条狗有活力了。

从这天开始,大黄彻底的混入了这个村子的狗圈,年龄带来的成熟稳重,甚至在那些母狗中,吸引了一批小迷妹。

这个村子的家狗有二十多条,其中被拴在家中的只有几条,被拴住的这些狗,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脾气暴躁,或者曾经咬过人,但它们用一生赎清了自己的过错。

大黄很同情这些家狗,路过时,经常和它们打招呼,看到了它们,大黄就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还好自己有小主人,虽然小主人已经很久都没有说话了,但大黄一直相信,小主人肯定还在自己的脑子里。

村里偶尔会来一些流浪狗,当然最终都是含着泪走的,有大黄每天一次的全村巡逻,但凡有点吃的,都进了大黄的肚子。

倒不是说老人给的吃的不多,而是曾经流浪的日子影响了大黄,田间地头总有吃不完的虫子,大黄没事就出来加餐,身体一天比一天壮实了。

不知不觉,大黄来到老人家已经十二天了,因为麦种的不同,和播种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村里的麦子成熟要稍晚一些。

老人的儿子魏央从城里回来了,当然还带着他的老婆董志娟。

当初一心想当好孩子的魏央,再次进城后,可是吃了不少的亏,但魏央没有气馁,一路摸爬滚打,也混出了名堂。

只是强龙也有低头时,最终还是败给了感情,其实董志娟并不是一个好女人,但是爱情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

一心想当好孩子的魏央,遇到了坏心眼的董志娟,两人的爱情说不上多么的顺利,但董志娟绝对算得上一个贤内助了,不断的给魏央出谋划策,帮助魏央走到了今天。

魏央现在的成就,八成都要归功于董志娟,两人结婚时,甚至没有知会老人一声,魏央为此和董志娟大吵了一架,但并没什么用。

这次回家收麦,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卖麦子的钱,这当然是董志娟的主意,但话说的很漂亮,说什么母亲老了不识数,害怕卖亏,直接卖成钱再孝敬老人。

魏央当然知道董志娟的小心思,但她说的同样也有道理,便也只能这样做了。

有时候魏央总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好孩子要听话,但听谁的话也很重要,魏央有些进退两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