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寂城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些事,魏央心里清楚,以为不去想,不说出来,就可以相安无事。老人也没有怪过魏央,只是希望魏央这次能在家多待几天。
第一次见到了老人的儿子,已经学会察言观色的大黄,并没有大吼大叫,而是谨慎的上前嗅了嗅魏央皮鞋的鞋面。
虽然香港脚有些上头,但大黄还是嗅到了一丝熟悉的气味,那是来自堂屋另一侧耳室的气味。大黄判断眼前人是自家人后,尾巴便不自觉的摇了起来。
魏央低头看了一眼自来熟的大黄,惊讶什么时候家里添了一条黄狗,想到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回家了,鼻子不由得酸涩了起来。
魏央现在长得有些发福,大腹便便,满脸的凹坑和毁容了一样,常年跑商,风吹日晒,若不是衣着光鲜,看上去甚至有点恐怖。
回到家中的魏央,在堂屋和老人说了很久的话,说着说着两人就哭了起来,董志娟坐在一旁不屑的撇了撇嘴,一只手抱着膀子,另一只手拿着梨支到嘴边,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
大黄见这女的在吃东西,便摇着尾巴凑了过去,这女的啃下一块梨扔给大黄,大黄嗅了嗅,一股浓重的口红味,呛的大黄打了一个喷嚏,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吞进了嘴里。
味道怪怪的,大黄虽然不挑食,但也吃不习惯,于是,又摇着尾巴来到了老人腿边,磨蹭了起来,老人低头摸了摸大黄的脑袋,悲伤的气氛顿时被打断了,老人不自觉的就说起关于大黄的一些事情。
魏央对养狗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意见,自己不能陪着母亲,母亲养狗也能排解寂寞。
感觉无聊的董志娟,突然闻到堂屋空气有点霉味,皱了皱鼻子,起身去了院子。
堂屋里,老人还在说个不停,起初的感动劲过了,此刻魏央有点心不在焉,手里的按键手机响了好几次,魏央都挂掉了。
终于,手机又响了,这次魏央接了,电话里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魏央一看号码,原来是一直与自己有生意来往的宋老板。
老人只能闭了嘴,把拐棍抱在怀里,看样子有点不高兴。老人的膝盖虽然总是疼痛,但远没有到拄拐杖的地步,平时也是出门时才带的,今天拐杖没离开过手,原因当然是演给魏央看的,目的就是想让魏央关心一下自己。
此刻见魏央又开始忙了起来,老人的嘴瘪的跟苦瓜一样,魏央打着电话起了身,向着院中走去,老人撒气似的拿拐杖敲了一下大黄的头。
老人并没有用力,大黄疑惑的抬头看了一眼老人,老人却转过头看着院中的魏央。
气氛顿时变得冷清了起来,大黄咬着老人的拐棍往外拽,老人回头又拍了大黄的脑袋一下,大黄立马压低身子,做讨好状,老人用拐杖无聊的逗弄着大黄,时不时看向院子的方向。
魏央打电话打了很久,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应该是将之前挂掉的电话,全部回拨了过去,董志娟在魏央身边一直听着,时不时的提醒两句,一转眼就到了中午。
老人看了一下表,准备做饭了,这才想起,魏央回家没有打招呼,自己什么食材也没有准备,之前只顾说话了,倒是把这茬给忘了。
好在董志娟吃不惯老人做的东西,自己带了几个拼盘和熟食,吃饭时,老人显得有些局促,心里责怪自己没有提前准备东西。
一大桌子的凉菜和熟食,老人只吃了几口,大部分时间则是在和魏央说着话。董志娟不愿搭理老人,从回来就没和老人说过话,因为回来之前和魏央说好了,不能闹矛盾。
董志娟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这就是情商的问题了,坏人不一定要把坏写在脸上,笑脸相迎的也不一定就代表着和善。
有句话叫日久见人心,老人当然知道董志娟的秉性,只要不是太过分,也不愿意计较,两人很默契的谁也没有搭理谁。
婚礼的事,老人不怪儿子,但不代表不怪儿媳妇,虽然老人并不怎么认这个儿媳妇。
堂屋的八仙桌,平时都放在角落里当茶几用,这时也被搬到了堂屋的正中间,又从魏央房间里拿出来两条长板凳,八仙桌就变成了餐桌。
大黄围着三人转了好几圈,闻着饭菜的香味直流口水,不过之前流浪的日子,让大黄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比如乱叫会挨打,所以大黄此刻显得很安静,只是会时不时地哼唧两声,吸引三人的注意。
董志娟把花椒辣椒挑了出来,扔给了大黄,大黄嗅了嗅没有吃,抬头继续看着三人。
然而一直到午饭结束,也没有得到任何食物,大黄有点无聊的趴在门口看风景,像是在喝西北风,不过风向不对,空气中没有饭菜的味道,于是大黄换了个方向。
老人把剩下的凉菜汤汁倒给了大黄,汤汁很咸,对于大黄来说无异于毒药,大黄嗅了嗅,没有吃。
这不是以前被拴着的时候了,那时是没有选择,不吃会饿死。
现在能在外边找到吃的,所以大黄甩了甩头,放弃了这碗会让自己很难受的凉菜汤汁,小跑着出了家门。
大黄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圈,把小麦踩倒了一片,幸好此刻周围没有人,不然少不了一顿毒打。
田里的虫子经过半个月的成长,已经变大了不少,但这些都是打牙祭,真正能吃饱肚子的,还得是村里人倒的剩饭。
这个村子很多家里没养狗,剩饭都倒在了外边,大黄沿街走了一圈,吃了好几家的剩饭才吃饱肚子。
在村里溜达了一会,大黄觉得有些口渴,便去村里的鱼塘喝水,顺便洗了个澡,虽然已经熟悉水性,但还是抓不到鱼,大黄自嗨到黄昏,才慢悠悠的回了家。
下午时,魏央带着董志娟去地里看了小麦的情况,老人则蹬着三轮车去镇上买菜了。
路两边都是未收割的小麦田,此刻已经是一片金黄,魏央开着一辆面包车,一路颠簸,来到了自家的地头。
面包车是魏央自己买的,同时也是平时用来拉货的车,那时的城里缺少运输,有辆面包车就相当于有了跑商的资本,这也是魏央安身立命的家伙事。
魏央抓起一穗小麦,捻去麦壳,把麦粒放在嘴里咀嚼一下,小麦非常的干,已经完全成熟了,只要找到收割机,随时都可以收割。
魏央工作繁忙,不可能在家久待,于是发动人脉,叫来了一辆收割机。
这里有大片未收割的麦田,其实不用魏央叫,收割机也会在这两天过来,现在只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大黄回到家的时候,收割机已经收完了小麦,此刻正停在了家门口,一张用蛇皮袋缝合的大篷被铺在收割机的一侧,小麦正从收割机里倾泻而出。
不一会小麦便在大篷上堆了老高,一阵风吹过,夹杂在小麦中的麦壳被吹得到处都是,吓得在门口看热闹的董志娟赶紧跑回了院子。
老人和魏央各提着篷子的一角,往上拽着,防止小麦洒出。
大黄刚好路过,被吹得满脸都是,舌头上也不免沾上了一些,呛的大黄直打喷嚏,赶紧躲到了一边,远远地看着门口的这台庞然大物狂吠不止,含妈量极高。
收割机将小麦完全倒出后,便开走了,司机认识魏央,钱可以随后再给,收割机司机现在要忙着给别家收麦子去了。
接下来就是将小麦装袋了,这时候就不是偷懒的时候了,董志娟也出来帮忙装袋,三人忙活到天彻底黑透,才将所有的小麦装进蛇皮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