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0章 回城【1 / 1】

隐寂城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央在董志娟的帮助下,将小麦一一扛到了院子里,老人则开始做饭了,都忙得不行,这时候也不在乎什么好吃不好吃了。

等魏央忙活完,回到堂屋休息了好一会,老人才做好饭菜,鸡汤、炖菜、稀饭馒头,虽然只有一菜两汤,但是量很足,鸡汤连肉带汤一大盆,足够三人吃了。

就连平时胃口不怎么好的老人,都喝了两大碗,而肉则大部分盛给魏央。董志娟胃口比较小,吃了一碗就吃饱了,肚里不饥眼里欠的,在炖菜里扒扒捡捡。

大黄今晚可算是开了大荤了,一整只鸡的骨头都进了大黄的肚子,鸡骨头比较脆,不费什么劲就咬碎了,三人吃完饭的时候,大黄还有一堆骨头没有啃完。

老人又拉着魏央开始话家常,董志娟困了,先回了魏央的房间,不一会,魏央的房间里传来了电视断断续续的响声,和董志娟骂骂咧咧的声音。

老人家里自然不会没有电视,只是老人平时只听收音机,电视便放在了魏央的房间。

电视还是一个黑白的大头电视,画面总是跳来跳去,还有和收音机一样刺啦啦的杂音。

想要看清楚电视的画面,只能调节电视上面的天线,天线的朝向不同,接收的信号就不一样,有时候忙碌半天,才能看上一会电视。

电视里面的电视剧,没头没尾的,但人们总是看的乐此不疲。

魏央在城里面一直租房子住,买的有彩色电视,看惯了彩色电视的董志娟,这时才会骂骂咧咧。

最后干脆关了电视,关灯睡觉了。

堂屋的母子两人还在聊着家常,不知不觉的又说起了以前的往事。

魏央眼睛红红的,过去的经历算不上多么美好,一想起来,难免有些伤感。

想起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魏央心中更难受了。都说男人难,结了婚以后才发现,男人的难不止于挣钱,还好志娟能帮到自己,但同时志娟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烦心事,那就是自己的出身。

志娟是城里面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不怎么待见农村人,明明都是从农村搬到城市的,一旦生活好了,就要极力的撇清与农村的关系,或许这就是人性吧。

不过这也让魏央觉得,志娟是真心地爱自己,毕竟当时的自己一无所有,能最终走到一起,也只剩下爱了。

婆媳关系是永远的话题,男人就是夹在中间的不倒翁,有了这个不倒翁,家才叫家。

志娟有些事做的不对,但自己管不了,还好母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也只有在自己面前才显得话多一点,或许是太久不见了吧。

魏央倒是想多回来看看母亲,只是工作繁忙,还有董志娟的阻挠,一直未得偿所愿。

当初说好的,每隔几个月回家一次,如今也变成了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开始还每个月往家里寄钱。

后来结婚以后,钱就不归自己管了,就连生意上的事,也要说清楚原委,才能从志娟那里拿到钱。

有时候,魏央觉得自己活的很窝囊,但生活就是这样,不管到了什么阶级,依旧还是束手束脚。

生活就是一团乱麻,越折腾麻烦越多,所以老一辈常说,将就着过,虽然有些无奈,但不失为一种办法。

只是结婚已经六年了,至今也没有孩子,虽然两人忙于事业,都是工作狂,但六年了,也该要个孩子了。

母亲已经催的不想再催了,自己也是什么方法都试了,去医院也检查了,两人身体都没有异常,但就是生不出孩子。

老人见魏央陷入了回忆,长叹了一口气,如今夜深人静,老人又提起了孩子的事。魏央回过神来,只能苦笑一声,满口答应,说今年一定能怀上,这件事才应付过去。

随后魏央又说起了卖小麦的事,虽然直接说不好听,但母亲的话,应该能听进去。

老人听后,眼神逐渐的冷了下来,大有立马起身找董志娟讨说法的意思,魏央连忙拉着母亲一阵劝解。

脑热劲一过,老人慢慢的平静了下来,其实麦子的钱,老人并不放在心上。

前几年魏央往家寄钱,老人都存着呢,倒是不缺花,只是老人省吃俭用习惯了,家里才显得落魄了一点。

老人主要是气不过董志娟的这种行为,现在静下来仔细想了想,也就释然了。反正都是给儿子,钱还是在家里周转,自己糟老婆子一个,留着钱也没用。

想通以后,老人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魏央觉得自己很对不起母亲,于是从包里拿出三千块钱,小声的说道:“娘,家里钱够花不,我这里还有三千块钱,你收着,别跟志娟说啊!”

老人没有接魏央从包里拿出的钞票,叹息的说道:“前几年你给家里寄的钱,还留着呢,我在家里没什么花销,你在城里过得好就行了。就是,记得多回家看看,我老了,没几年了,想多看看你。”

老人顿了顿又说道:“还有,赶紧生个孩子,六年了,你等得起,我可等不起,我还有多少个六年啊,你想让我死之前也看不到孙子吗?”

魏央虽然有些心虚,但还是硬着头皮保证今年一定能怀上。

气氛顿时有些沉闷,魏央今天下了大力气,又陪着老人说了这么久的话,神色有些疲倦,便回房间睡了。

老人又在堂屋坐了一会,此刻已是深夜,大黄在老人腿边已经团成一团睡熟了,老人长叹一口气,慢慢的起身回了里屋。

第二天,大黄醒来时,老人还是坐在靠椅上,其实是老人醒的早,做完早饭后,又坐了回来。

大黄歪头看了老人一眼,哼唧了一声,疑惑老人是不是一晚上都没睡觉,老人摸了摸大黄的头,又把目光看向了魏央房间的房门。

一直等到七点多,才听到房间里传来了一阵电话的铃声,魏央急忙接通,随着喂的一声,董志娟也被吵醒了。

董志娟迷迷糊糊的出了房间,手里拿着洗漱的用品,朝门外走去,已经不是第一次回婆家了,董志娟轻车熟路的来到压井旁,开始压水。

压井这种物件,早就被淘汰了,也就老人家里还在用,因为压井不费电,倒是省下了不少的电费。

董志娟倒不觉得压井费事,毕竟城里长大的孩子,虽然嫌弃农村人,但对这些新奇的玩意,还是很感兴趣的。

董志娟开始刷牙,大黄则凑过来喝水,可能是自己的漱口水被大黄喝掉,一时想起有点恶心吧,董志娟一脚把大黄踢到一边。

大黄哀嚎一声,夹着尾巴回到了堂屋,老人瞪了董志娟一眼,当然老人的视角,只能看到董志娟的半个屁股,董志娟也自然感受不到老人的目光。

魏央打完电话从屋里走了出来,同样拿着洗漱用品,虽然魏央的样子有些寒碜,但卫生还是要搞好的,不然一张口,人被熏跑了,生意就谈不成了。

早上的电话还是宋老板打来的,昨天一天没有从魏央那里进货,存货有些不够了。

所以今天魏央神色显得有些焦急,早上匆匆吃过早饭,便带着董志娟出去找车卖麦子了。

镇上的粮仓有三个,给出的价格都不一样,跑了一遍后,魏央选了一家粮仓,然后叫来一辆大机动三轮开始装麦子。

昨晚和母亲说过了,这时候倒不用担心闹矛盾,装车不用魏央帮忙,除了两袋麦子,留着明年播种和平时吃,其余的全部装上了车。

魏央和董志娟随着车又去粮仓,过了地磅,结清了卖麦子的钱,便回来了。

果然不出魏央所料,董志娟开始捣鼓事了,魏央把昨晚和母亲的对话和董志娟说了一遍,魏央的意思是给母亲留点,这也是无奈之举,不这样说,董志娟怕是一分都不会给老人留的。

董志娟想了想,最后给老人留了一千,这件事才算过去了。

魏央生意上还有事,甚至来不及吃中午饭,便带着董志娟回到了城里,临走时,魏央塞给了母亲三千块钱,说是卖麦子的钱,老人这才收了起来。

看着渐行渐远的面包车,老人不仅落下泪来,又是匆匆而别,下次再见,又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