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木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陶应也带着亲兵和将军府的官吏们,在田间割稻子。地上……地上没有铺上黄地毯,全是烂泥巴。
只是,186米高的身子,要弯腰低头割稻,也确实有些困难。
因此,割了没多长时间,陶应就站起身来,负责“打稻”。打稻……也就是用打谷桶,给稻穗脱粒。
由于力气极大,将木头做的打谷桶,抽得嘭嘭山响。
……
(打谷桶图片见附页,我的家乡现在还在用这种。)
……
如此忙了大约半个时辰,一亩地已经收割完毕。让人拿着斛斗来量,竟有七石之多!
不过,这是尚未晒干的谷子,称为……毛谷。
晒干之后,大约会有六石左右。
东汉时期的一石谷子,重量约为后世的2995公斤,6石相当于后世的180公斤左右。而汉代的平均稻谷亩产是两石(约60公斤)。
也就是说,产量增加了三倍。
180公斤亩产,相比后世还是太低。后世的杂交水稻,亩产大约在500~700公斤之间。普通稻的产量,也在250~400公斤之间。
现在不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与农夫们的熟练度有关,也与化肥、选种等因素有关。
虽然,陶应有些失望。
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但是,在这些古代的官吏和百姓看来……三倍亩产,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所以,大家都是高兴异常。
纷纷表示,到明年,一定要将所有的水田都用新法去种植。
……
“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的血泪和沧桑!在中国,古往今来饿死的百姓不可胜数。
加起来至少有数亿以上。
再加上由缺粮而导致的战乱、瘟疫所损失的人口,千百年来因此而死亡的人数总和,恐有百亿之多!
最典型的,便是陶应现在所处的汉末三国时代。
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在籍人口统计数为5648万。实际为6500万左右。至三国后期的公元265年,在籍(纳税)767万。由于依附世家的人口非常多,后世的史学家们认为,实际人口大约是3000万左右。
人口减少了3500多万。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缺粮。以及因为缺粮而导的子战乱、瘟疫等等一系列问题。
除了汉末之外,明朝末年也是一样的情况。
现在,陶应使水稻的亩产增加三倍,意味着可以养活三倍的人口。这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值得高兴的天大好事,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也是意义极其深远。
有粮心不慌。
粮多促发展
有了足能的粮食,就可以收拢更多的流民,养更多的军队。
百姓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情,精力和体力……去圈圈叉叉,从而生出更多更好更健壮的小崽崽,进一步增加江东的人口数量,提高江东的综合实力。
……
第二天早上,等陶应与典韦和许褚练完了武,再来到衙门大堂时,参加上午例会的文武官员,都已经在衙门大堂里等着了。
陶应大步走上主帅之位。
待大家行了主从之礼后,便开口问道:“江右四郡,如今皆已归本将节制。咱们的战略也该做出一些调整了。
关于今后的战略调整,各位有何看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