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24章 李邦华之不甘,阎应元之改变【2 / 2】

灵灵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哪怕一晚上只能教几个字,也让他觉得,这份“差事”比当大明典史都有价值。

条件简陋、生活艰苦,阎应元最担心的就是老母身体。

随着对崋军了解越多,他确实不想再犟下去了——再犟就成了沽名钓誉之辈了。

实在是李国帆浅尝辄止的劝说,令他莫名难受。

李邦华还没想清楚这个问题,便见一家仆匆匆跑过来,满脸怪异地道:“老爷,村里的崋军大部分都撤了,只留下了一哨。”

再说了,看老母、妻儿、妹妹受他牵累过这般简陋、艰苦的日子,他心里也愧疚得很。

见妻子已经烧好了热水,阎应元正准备洗澡,却被母亲叫住。

“在。”

可我看李公身体尚且康健,难道真就甘心才能抱负埋于黄土吗?还请李公慎思之。”

若是让这些饥民知道崋军苦役一日能有三餐,怕是会争抢着来给崋军做苦役。

而要解决大家的苦难,就要推翻大明朝廷的统治,建立新朝!

由两个帐篷构成,母亲和妹妹一座,他和妻儿一座。

白天跟着苦役们卖力修路、修桥、修沟渠,晚上则会借着火光,教授苦役们识字。

可敬的是,崋军并非单纯是为了少数人的富贵而打天下,而是为了结束乱世以及百姓们的苦难,建立一个和平安乐的新朝。

待侯峒曾也离开,李邦华才勉强回过神来。

阎应元家以前也算小地主,有家仆、有佃农,日子过得很不错。眼下条件,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当真是简陋艰苦。

谁知李国帆却一叹,“那真是可惜了——希望李公保重身体,能够看到我大崋是如何令这神州大地变成太平盛世的。”

总之会过得很惨。

除此之外,崋军还有一项令阎应元大为震惊,乃至暗呼“无敌”的手段。

南直隶各府县像他这样被崋军俘虏却不愿降崋的在职官吏,都被罚作苦役,送来南京统一管理。

所以,最初他甚至做好了寻机逃跑的准备。

南郊。

这天晚上。

再想到他一身才能,要在吉水这小地方埋没,便生出一种很不甘心的感觉。

但这些日子想必你也看到了,崋军并非以前朝廷所宣说的可恶流寇、反贼,而是真正的义军。

军官回答了,便让人将阎应元叫过去。

但阎应元并非没有见识的人——当年他从通州携带家眷南下任职,一路上可是见识过不少凄惨犹如地狱的景象。

阎应元做完教苦役们识字的工作,便回到了营中住所,一处独立帐篷。

侯峒曾起身欲走,最后却又转身道:“李公才华,朝野皆知,大明不能用,以致于蹉跎年老。

我李邦华在崋军那里的重要性果然下降了吗?

得到这一推论,李邦华心中莫名有些失落。

饥民吃草根、树皮、观音土只是寻常,更恐怖和令人难受的是,一些饥民易子而食,市集之中人肉贱卖,为了对抗饥荒,很多百姓都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但相较于那些十人睡一个帐篷的苦役来讲,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条件了。

甚至忍不住想:莫非我李邦华在刘崋那边并没那么重要?所以对方才随便劝说一二,毫不勉强?

阎应元正在跟一群明军俘虏在修整路面。

一开始是讲些有趣的小故事,并顺带教苦役们认识些字。就连他,都因为识字,被任命为苦役中的代课教师,饭食、住处等待遇都有所改善。

军政员来了几次后,取得了苦役们的初步信任,便带着苦役们开“诉苦大会”。

每次诉苦大会开完,军政员就引导苦役们进行总结,寻找让大家受苦受难的原因。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母亲、妻儿、妹妹也被送到南京这边来安置——并非是当苦役,而是在苦役家属营地中做些杂务。

心道:这就完了?

预想中的以高官厚禄诱惑,以亲族后代胁迫呢?

“是。”阎应元不卑不亢地答道。

来人道:“我是大王侍卫,奉命传你入宫觐见。”

第二更。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