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得不说,赵石和儿子的关系,远不如儿子跟陈常寿那么亲近,不然的话,这会儿赵君玉绝对不会出现在陈常寿面前。
出了书房,径自去了后宅老师居处。
当然,这也让他心底最深处有着些平衡,但也少不了怨念。
这话就重了,赵君玉不敢再坐着,起身束手恭立,“老师,学生绝无它意,您……”
其实京师这里他早就已经呆的有点厌烦了,很想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天下山河之壮美,人物之锦绣。
可以说,他这小小年纪,已经真切的体会到了人心难测,之前故事,无疑跟他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心想,既然父亲老师都这么说了,那么还是听安排为好。
这些年来,他觉得吧,父亲对自家子女,实在疏少关注,不独是他,就算是弟弟妹妹,也是如此。
陈常寿笑而不语,不是他自负,除了南十八,天下间能在观人一事上,强出他的,可不多见。
赵君玉讪讪摇头,其实,这也正是他多有心结的地方,之前父亲常年在外征战也就罢了,如今留在京师,他却也见不到父亲几面,就算见了面,也说不上几句话。
想到这里,心里微微叹息一声,嘴上却道:“你想想,当年你小的时候,你父亲对你寄望甚深,你却改了文途,你父亲可说什么了?如今他却明言要你出京为官,不要参加明年的科举,这番心意,你若还有犹豫,枉为人子也……”
实际上,赵君玉已经隐约明白,明年的大考,可能要起些波澜了。
“学生听了父亲之言,到是想到一些,就是不知对不对,学生以为,不会再出科举案那样的事情了,今年朝廷人事几新,明岁当以求稳为先……所以,照学生看,应是科举之制,为朝廷不喜,将改之以适天下大局……”
师徒两人又闲聊了两句,最终,赵君玉还是没忍住,问道:“老师,您说明年大考,会有何不同之处?”
屋子内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赵石头也没抬,继续写着他的大字。
赵石停下笔,赞赏的笑了笑,“行,你也算有自己的主见了,再要出去,为父也放心不少,但既然让你不要参加明年的科考,自然有为父的考量……”
“可是……明年大考,学生已经准备了好久,不考上一考,总觉得不安心,学生也知道,父亲从不会无的放矢,但……就算改,又能改成什么样子呢?若学生中第,就是正途出身,若顺父亲安排,学生……”
而听父亲的口气,再联想如今朝廷的风声情势,赵君玉猜测,可能是朝廷要改科举之制了……
赵君玉不算外人,直入内室,丫鬟跟进来,给他脱去外氅,赵君玉又给师傅师娘请安问好。
其实,为人子女者,多数都是这么个样子,管的太少,不乐意,管的太多,同样不会高兴,要不怎么说呢,父子乃是前世的冤家对头,就是这么回事。
半大小子眯缝着眼睛凑过来,甜甜的叫着大哥,赵君玉拍拍他的脑袋,顺手塞过去一个小玩意,半大小子立即眉开眼笑。
除了吩咐今年往各府去拜会的事情外,还有另外一件事。
陈常寿多聪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
“你有个准备,明年开春,给你谋一任外任,所以,别读你的书本了,紧着跟你老师请教一下为官之道。”
赵君玉定了定神,倔强的仰起头,“父亲,儿子还是想科考中第,再入宦途,若明年不成,再听父亲安排如何?”
赵君玉苦笑,等屋子内静下来,才把刚才父亲所言跟老师说了。
不用见那么多的人,也不用想那么多的事儿。
赵君玉点着脑袋,做受教状,“老师见微而知著,洞彻人心,若学生有老师半成的本事,也不至于挨这一下了。”
但也没什么可得意的,像他和南十八这样的人,多遭天妒,宦途无成不说,也大多夭寿,或一生孤苦。
想想前些时闹出来的事情,已经挨的那一耳光,他不由摸了摸脸,暗自警醒,这次若是出京为官,交游却更要小心些了。
总的来说,赵石这个年过的还算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