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在大雪飘飞的腊月头上,一队数十人,裹着皮袍子,戴着尖顶皮帽,骑着矮小的健马,在大秦骑兵的护送下,迤逦来到长安城外。
一趟走下来,种燧精疲力竭之下,又强撑着身子处理军务,回到汝州之后不久,便病倒了,好在,病的不算重,要知道,历朝历代一来,因南征而病逝的将领,可谓不计其数。
而在箭矢上,更非宋军可以比拟,射程更远,箭头更加锋利坚固,而秦军各部,尽都拥有三棱透甲箭,对宋军水军,造成了极大杀伤,穿透盾牌,如入腐木……
大秦成武十三年九月,大秦发动的这场灭亡东宋的战争,终于彻底停了下来。
如此,到了大秦成武十四年,唐宋达成合议,会盟于江上,签订盟约,共御西秦。
秦军中很少看到年迈之人,也很少看到少年,都是身强力壮之辈。
都尉扯扯嘴角,这话已经听了很多遍了,但和一位蒙古王子,结成兄弟……还是算了吧,军中都传,大帅很不喜欢蒙古人,尤其是那位蒙古大汗,他才不会为了一个看上去还算聪明的小孩子,而干这样的蠢事呢。
一个庞大的帝国,已然显露出了雏形,并在努力的将触角伸的更远。
困守襄阳的岳东雷,思量再三,终于向新皇进言,详述死守襄樊,联结南唐,以扼秦军南下的方略。
夏末,赵方趁河流暂缓之机,率大小战船数千艘,出夔门,大小数十战,夺取瞿塘,巫峡,西陵峡沿路险关要隘十数,彻底控制住了出川水路。
直到大秦成武十四年春,东宋京东路制置使王阮会同驻守山东的广济军指挥使吴奎,淮阳军指挥副使李季等人降秦。
经此一战,岳东雷部,再未有领兵北上之举,显然,这一战也将宋军打的痛入骨髓。
大秦君臣都觉着,在定鼎天下的道路上,大秦又猛然前进了一大步。
虽说经过一些波折,大将军江善也还是功成名就。
稍微有点美中不足的是,种燧,魏怀德未能攻下樊城,不然的话,两淮指日可下,到了那时,大秦面前,也就只剩下长江天险了。
之后在长达数载的战争中,南唐,南宋为夺回封锁川中水军的出川水路要隘,在长江狭窄处,跟赵方部纠缠不休。
而且,因为南阳城小,又兼后方辎重抵达不易,军中伤病又多,两人不得不只留两千人马,守卫南阳,率兵回归汝州。
但那一战下来,秦军只得了个惨胜。
这样一来,回到汝州的秦军可谓是凄凄惨惨,伤病众多不说,两位主将,也都相继躺在了床上,不得不由鲍勇等人暂理军务。
两国动兵近百万众,在南北两条战线上,相互博弈,厮杀,在短短数月之间,损耗人力物力无数,终于以大秦的胜利而告终。
大秦没费什么力气,便灭亡了东宋,占据了开封。
后半段,终于换成了地道的蒙古语。
夔州赵方部,早已枕戈待旦,只因时机未到,不曾出兵罢了。
不过,种燧,魏怀德这路偏师,到也不无所得。
襄樊,两淮之要地,得之,则两淮定,失之,则两淮难守。
大秦成武十三年,对于秦人而言,真真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如此一来,不但让大秦兵不血刃,将山东南部,淮左北部的大片领土纳入怀中,而且,这也是头一次,两国相持以来,大规模的地方守臣不战而降。
他就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在征战中长大的他,远不如他看上去那般柔弱,反而坚韧的可怕……
粮草辎重,遗失无数,十万大军,战死一万六千欲人,伤者无数,连魏怀德这样的大将,都为流矢所中,养了几个月的伤,可见那一战对于秦军将士来说,是怎样的惨烈了。
安阳滩一战,让他认识到,秦军在各方面,都占据了优势。
无疑,这是一场统一战争。
“张大哥,你说有人迎接我们,我没看到……”
而前方的捷报,让大秦君臣都松了一口气,长安也渐渐喧嚣了起来。
因为他们都曾在遥远的东北冰原上摸爬滚打,也曾享受过辽东那刺骨的风寒,长安这里的天气,在他们看来,已经暖和的和春天差不多了。
不过即便如此,大家也感觉,大秦一统六合,名正言顺的成为天下之主的日子,不远了……
只见过短短数载的东宋,灭亡了。
不过,中原战争就是这般,在长江上厮杀混战的汉人水师,也顺便锻造出了大秦日后称雄海上的大秦水师劲旅。
越来越自信的秦人,在开疆拓土的同时,也在缔造着属于自己的文明。
他身边陪着一个大秦军人,从官服上看,这是一个军中都尉。
为首的是个少年人,十二三岁年纪,却已经能和其他成年战士一样,骑着战马,长途跋涉,而不惧艰辛了。
他则一口熟练的鞑靼语,“王子殿下,您会看到他们的,只是还要再行一段路程,现在我们虽然看见了长安城,但离他并不算近,迎接您的人,不会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的。”
一直到秦军频临江上的时候,南唐水军也没将入蜀水路上的要隘夺回来,秦军在其上,设置投炮等物,让南唐水军也吃尽了苦头。
南唐争议再三,接受了南宋的建议,因为秦人已有一统天下之意,守江必先守淮,即便南唐君臣暗弱已久,但这点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这样的话,不知岳东雷到底说没说过,不过,岳东雷也确实认为,若说六七年前,宋军由他率领,上下敢死用命,可以以谋略,士气等等,补宋军不足,战胜秦军的话,那么现在,和秦军在野外作战,他已经没有任何信心,在野战中战胜相同数量的秦军了。
此战,目标很明确,不会因帝王之怒,有任何的改变,只是多了一个借口罢了。
种燧算幸运的,身子骨也堪强健,只是太过劳累,所以生了疾患,并非因水土不服,以至于染了恶疾。
而且,因为战场选择的合适,最为可怕的秦军骑军并未出现在战场上,不然的话,情形还会更加糟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