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八页,
戊五、释妨难。
大乘佛法修学的目标,除了要成就个人的安乐以外,进一步还要成就一切有情的安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我愿方成。
我们面对这么一个广大甚深的菩萨道,它修学的纲要是什么呢?
蕅益大师说: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返妄归真,名之为修。
蕅益大师把大乘佛法的整个修学纲要,分成学跟修。我们刚开始要透过大乘教理的学习,要能够正确的判断:什么是生命的真相?什么是生命的虚妄相?你一定要有这样的正见。
什么是生命的真相呢?从本论来说,生命的真相有两个:第一个是依他起相,第二个是圆成实相,这两个都是生命的真相。依他起相是讲到表现在外面这些生灭变化的差别相用,我们一般说是因缘果报,这个叫做依他起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俗谛。圆成实相是蕴藏在内真实不变的我空、法空的体性,这个就是所谓的真谛。在大乘佛法当中,不管是依他起相跟圆成实相,都是生命的真相,都是我们大乘佛法所要成就的两种功德:一种是真谛的功德,一种是世俗谛的功德。
什么是生命的虚妄相呢?就是本论所说的遍计所执相。也就是说,当我们这个明了的心识,跟因缘果报的生灭法接触的时候,我们内心产生一种相似影像,这个相似影像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那怎么会有呢?是我们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捏造出来的,这种无明妄想,本论当中叫做相似影像。这个相似影像,正是我们修学佛法所要对治的一个虚妄相。
所以你刚开始修学大乘佛法,你一定要先知道:每一个法都有三种相貌,哪些是你要破除的、哪些是你要追求成立的?你一定要具足这样的判断能力,这样子叫做学。当你有这样的正见以后,你就应该要去修行,所谓的返妄归真,名之为修。
你开始透过戒定慧的法门,从虚妄的相似影像当中解脱出来,回归到真实相。从虚妄相回归到真实相,蕅益大师提出两个次第:第一个遍计本空,就是你刚开始先修习我空观、法空观,破除我们的遍计执,成就圆成实相;再从圆成实的空性当中,从空出假,开始修习种种的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开始广度一切众生,从空出假,积功累德,广度众生,成就世俗谛的功德。
所以在整个真实相的追求当中,在唯识学的道次第,它是先成就圆成实性的,先成就破妄;然后破妄,成就我空、法空真如的功德,所谓圆成实的功德;然后再成就依他起的功德:它返妄归真,有这两个次第,这两个都叫做修。总而言之,大乘佛法的修跟学,就是这两个重点。
在本论当中,我们讲到这一科叫所知相,这一科是讲到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来判断生命的真实相,以及生命的虚妄相,及诸法三相的道理。现在我们看《讲义》:
戊五、释妨难(分二:己一异门无别难;己二名不称体难;己三依他都无难)
这个所知相是发明诸法的三相,三相当中有六科:第一科是出体,第二科是释名,第三科是释一异,第四科是辨品类,第五科是释妨难。前面的四科,已经把三相的内涵,跟相互的关系全部说完;这一科是用问答的方式,有些人提出疑问,论主来回答。从一问一答当中,把三相的内涵跟相互关系作个总结,把前面的内涵作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发挥得更详细,叫释妨难,回答种种的疑问。这当中有三大疑问:一、异门无别难;二、名不称体难;三、依他都无难。这三个疑问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三相的差别相。我们先看第一个异门无别难:
己一、异门无别难(分二:庚一难;庚二释)
庚一、难
这当中有难跟释,先看他提出的疑问:
若由异门,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 云何三自性,不成无差别?
这个地方是说:如果说三性的内容是由一种异门,这个异门就是差别的因缘而引生的,也就是说,从前面这三相安立的定义,只是就着同一个依他起,因为有差别的因缘,而安立有三相,这三相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依他起相,从依他起当中,因为差别的因缘,而安立的三自性。既然都是依止依他起,这三自性为什么不是无差别呢?换句话说,它应该是无差别才对的,怎么会有差别呢?既然它都是因为依他起而安立了三相,那这三相应该都是没有差别的,提出这个问。这以下,论主根据为什么会有差别的理由加以回答。
庚二、释(分三:辛一成依他起;辛二成遍计所执;辛三成圆成实)
辛一、成依他起(分二:壬一标;壬二简)
壬一、标
回答当中分成三段:第一段,我们看依他起是怎么成立的:
若由异门成依他起,
壬二、简
不即由此成遍计所执,及圆成实。
这个地方讲到异门,就是差别的因缘。依他起是由什么因缘而成立的呢?我们前面说过,依他起的相貌有两个:一个是因相,一个是果相。第一个依他起,就是由于我们的现行而熏习成种子,我们身口意的造作,在内心当中产生一种善恶的功能,这个种子产生以后,这就成就依他起的因相。其次,当种子的力量慢慢累积到成熟的时候,它会变现成一种安乐、或者是痛苦的果报,所以从种子生起现行来说,它成就依他起的果相。
也就是说,依他起的异门,包括现行熏种子,而种子又起现行,这两种因缘而构成依他起。而这两种因缘,不即由此成遍计所执,及圆成实,而这两种因缘,却不是遍计所执跟圆成实成立的因缘,虽然是异门,但是这个异门是不同的异门。这个依他起相,从唯识的观念来看生命生灭变化的因缘果报,它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所谓的所知依。
就是说,怎么会有生命的相续呢?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阿赖耶识,当我们造了很多很多的善业,以及很多很多罪业的时候,这阿赖耶识把这善恶业力的法保存在心中,现行熏种子;等到因缘成熟了,这个种子,就变现种种的根身器界,可能是一个人天的根身器界、或者是三恶道的根身器界,让我们受用;当我们在受用这种痛苦、安乐果报的时候,我们又造了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又熏习成种子,这个种子又变现另外一个根身器界:如是因缘果报的相续,就好象永无止尽的水流,这种水流的因缘果报变化,我们安立做依他起相,有杂染的因果、也有清净的因果。
总之,这个因缘果报的成立,就是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两个法的交互作用,而构成了依他起。这一段是把依他起安立的因缘,作一个说明。
辛二、成遍计所执(分二:壬一标;壬二简)
壬一、标
若由异门成遍计所执。
壬二、简
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圆成实。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种差别的因缘。什么样的因缘呢?我们前面讲到遍计执,有能遍计的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还有所遍计的这一切因缘果报的差别诸法。当第六意识能遍计的分别心,去接触依他起的时候,内心产生一种似义显现,或者说相似影像。这个影像为什么叫相似呢?这个影像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已经跟外面的依他起不一样了,但是又有点相似,这叫相似影像。这个相似影像出现的时候,我们安立做遍计执。
不过这里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这个地方古德的注解强调一个观念:能遍计的这个计度分别,它是依他起相,它是一个依他起,所遍计也是依他起;两个依他起接触,而产生相似影像的时候,这个时候才叫做遍计执。
我再说明一下,这是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说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它也是依他起,说你为什么会计度分别呢?它也是种子起现行,你没有种子怎么会去分别?我们说过,凡是种子起现行的法,都是依他起,它是实种所生。那当我们的计度分别,去接触依他起的时候,产生相似影像,这个相似影像安立做遍计执,但是计度分别是依他起。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们今天看到一颗榴莲,这个榴莲是由种子生起的一个果报相,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当我们内心的计度分别跟榴莲接触的时候,假设我们对榴莲生起好感的人,就会安立:哦,这个榴莲的相貌非常的甜美,颜色也非常的漂亮。这个时候,你心中已经不是在攀缘外境的榴莲,你内心已经出现一种相似影像,你自己捏造出来一个影像,这个影像是好的影像,然后你对这个榴莲生起贪欲的烦恼,这个贪欲的烦恼是依他起,你开始造罪业,这个造罪业是依他起。但是你为什么会造罪业呢?因为遍计执,因为你对这个影像产生错误的认知。
所以依他起在造罪,是在遍计执的影像造罪;但是它造罪的本身,这个惑、业、苦是依他起;而这个造罪的所缘境呢?它的所缘境是一种遍计执的相似影像: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遍计执跟依他起厘清。就是说,我们的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先捏造一个遍计执的相似影像,然后在这个影像里面造善业、罪业。你在这个影像造作的所有的法,都是依他起,因为它会现行熏种子,它以后也会种子起现行;但是这个相似影像,它不是种子所生。不是种子所生,它怎么有呢?是我们自己虚妄的分别心捏造出来的。所以这个地方要弄清楚。
遍计所执相,简单的说,是我们虚妄分别心捏造出来的影像,就是由于这样的因缘,而安立遍计执。这种因缘,当然不是成就依他起跟圆成实的因缘。我们前面说过,依他起的法是由实种所生,它是由业力所变现的,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个果报,它是一个依他起,它是由种子变现的。但是遍计执不同,遍计执是我们去接触这个果报以后,我们内心捏造出一个相似影像,这个就不是种子所生了,那是由分别心所生,这个分别心所生的影像,我们叫做遍计执。这个就是我们所以会起惑造业,去招感果报最大的一个根本无明,因为我们对这个生命的真相,产生错误的认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