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慢慢的,当我们把这个粗重的烦恼调伏以后,佛陀讲话的口气就有所改变,佛陀说:其实我们内心当中,也可以生起善良的功能,而生起善良的功能,就是你以前打妄想的那个心。就是你以前用这个心打妄想,你也可以用这个心,来修习菩提心、修习六波罗蜜,而成就万德庄严。这样子,就是引导我们进入大乘的不二法门,所谓的染净不二。
所以在《维摩诘经》上说:诸佛的解脱,当于众生的心行中求。我们好乐诸佛的功德庄严,但是你不要忘了:诸佛的心能够出现功德庄严,他的那个心,跟他当初在做凡夫的时候打妄想的心,是没有差别的,还是那个心。就是说我们只要扭转它的功能就好,不必要去放弃它、消灭它。这以下,佛陀开始开显,从前面的全盘的否定,这个时候,我们对内心的世界,开始抱持着有所否定、有所肯定的中道思想,所以这个叫秘密意。这个地方,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
癸三、以法合(分三:子一释虚妄显现;子二释真实显现 ;子三结合彼二分)
子一、释虚妄显现
合法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释虚妄显现:
识亦如是。无分别智火未烧时,于此识中,所有虚妄,遍计所执自性,显现;所有真实,圆成实自性,不显现。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也是这个道理。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内心当中跟着感觉走。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生起我空、法空的智慧,我们内心当中都是虚妄相,不管你造善也好、造恶也好,都是根据你的妄想执着,造作种种的业力,所以这个生命都是虚妄的、颠倒的。以我执、法执来造的业,都是颠倒的。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当中也有善良的功能,但是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显现。虽然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并不表示没有,是没有显现,暂时不显现。这是第一段,就是我们凡夫的一个相貌。
子二、释真实显现
此识若为无分别智火所烧时,于此识中,所有真实,圆成实自性,显现;所有虚妄,遍计所执自性,不显现。
当我们在生死流转当中,吃到苦了以后,开始刺激我们立志要消灭生死的痛苦,开始修学佛法。依止佛法的教授,内心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妄想是虚妄的。这个时候,我空、法空的智慧,不断的去烧炼你心中的妄想,你内心与真实心相应的正念,就慢慢慢慢的现前。对于佛法僧的归依,你的内心当中,念佛、念法、念僧的那个真实心,慢慢慢慢的生起,取而代之,发觉你心中的妄想,也慢慢慢慢的消失掉了。所以,我们出家以后,有时候会想一想:出家以前那个打妄想的你,跟现在的你有什么差别?这个就值得我们去参究!
子三、结合彼二分
是故,此虚妄分别识,依他起自性,有彼二分。如金土藏中所有地界。
我们作一个总结。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这个依他起自性,事实上是有杂染的功能、也有清净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在内心当中都具足,正如金矿一样,它有沙石,也有黄金的本质在里面,这个道理是一样。
这个染净不二、真妄和合的思想,在大乘经典讲得也不多。不过我们读《法华经》,这个思想就很清楚。《法华经》被智者大师列为整个佛陀说法的一个总结,就是佛陀到晚年的时候,把一生的教法作一个总结,所谓开权显实,会三归一。
这当中有一段经文,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长者付财。这个长者付财,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有一个大富长者,他有很多的珍宝,他只生一个独生子。不幸的是这个独生子,后来因为一时的颠倒就离家出走,再也找不到这个小孩子了。这个独生子离开了父亲以后,他的生活非常的贫困,做了乞丐,有时候有饭吃、有时候没有饭吃,他能不能吃饭,他自己作不了主。这个生死凡夫,有时候到人天、有时候到三恶道,他自己作不了主,业力作主。
这个小孩子他从乞丐当中,慢慢慢慢的也适应了乞丐的生活,他觉得说:诶,我本来就是一个乞丐,我在生死中流转是很正常的。他已经习惯于卑劣的种性。这个乞丐有一天托钵的时候,刚好来到他以前父亲的家,这个大富长者的家里面。他一看:唉呀!这个家宅这么的豪贵。他起好奇心,就从窗户的外面,偷看里面是什么相貌,看到大富长者坐在中间,旁边有很多的眷属,里面有很多的珍宝,他非常的羡慕。他正在看的时候,突然间被大富长者看到:诶,这个人是我几年前流失的独生子。他赶快叫旁边的仆人把他追回来,要把珍宝交给他。
但是这个小孩子,他因为长时间做乞丐,他对自己的心已经没有信心了,他赶快的跑啊!他说:我不是来偷东西的,我只是路过而已啊,我没有偷东西的意思。这个仆人说:我们不是说你是小偷。就一直追,追到最后,这个小孩子因为太紧张,就昏倒过去。昏倒过去,这个大富长者就想:这个孩子小时候起颠倒,离开我这么久,我现在要跟他说他是我的儿子、要继承我的财产,他恐怕没办法接受,心性卑劣。
这怎么办呢?诶,要施设方便,慢慢来,这件事情急不得!这个时候,他说:好,让他自己离开吧。离开以后佛陀(大富长者)就在他的眷属当中,派一个长得最卑贱、丑陋的眷属,化装成乞丐,去跟这个小儿子做朋友:诶!咱们都是乞丐,同行。就跟这个乞丐生活在一起,彼此间就有感情。这个人就说:我们不要老是做乞丐,这样不是个办法。不做乞丐,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他说:某一家的家里要招聘员工,我们可以去那个地方应征,好歹让生活过得安定一点。后来就到大富长者的地方应征,就被录取了。
刚开始就是除粪,扫厕所。这个除粪就是修四念处,对治心中粗重的烦恼。因为他很认真打扫,大富长者觉得不错,就给他升官到库头。这个时候,他看到很多的珍宝生起欢喜,但是他想想说:这个珍宝我是不可能得到的,我一生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欣赏欣赏,我不可能拥有。后来,大富长者把他升起来做当家师傅,家里面所有的事情,完全由他一手操办。但是他还是认为:这个钱他只是经营而已,跟他没有关系。最后,大富长者觉得因缘成熟了,就在所有的亲戚面前宣布:这个年轻人就是我的独生子。
这个时候,所有的阿罗汉听了非常感动,开始说:从今以后,知道是:
真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因为我们这个明了的心识,长时间在烦恼跟罪业的因缘当中活动,养成了一个等流习惯;当我们开始修学戒定慧的时候,我们感到不习惯,总是觉得:诶,我这个心好象不适合戒定慧,因为我修戒定慧的时候,烦恼就排斥我,就会打妄想,就会感到有压力。就是说,我们对大乘的信心就会动摇:我们生死凡夫,是不是不适合修戒定慧?不适合成就这么多的波罗蜜?好象这件事情跟我没有关系。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这段的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这一念心修习戒定慧、修波罗蜜是正常,我们这一念心打妄想是不正常。就是说,你本来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你做乞丐是不正常的。按照道理,我们这个心当初的设计,是要你来修戒定慧的(呵──),可以这样讲。
就是说,这个冷气机,本来设计是可以吹凉风的;但是我们因为操作不当,结果吹出热风来。然后我们以为本来的设计是吹热风,其实不对。因为我们没有遵守它的操作手续,它正常的设计是要吹凉风。我们的心,亦复如是。其实我们明了的心性,修习戒定慧是正常的,打妄想是不正常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就圣道,因为真是能够破除妄,而不是妄能够破除真。就像金矿,你用火去烧的时候,沙石会脱落、蒸发掉,而黄金则保留下来。
所以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我们刚开始只要让那个错误的习惯,慢慢的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刚开始带点勉强;但是你习惯以后,你那个正念的操作,妄想就能够脱离,因为妄想是不正常的。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内心有真心跟妄心这两个念头,有正念跟妄念,而正念是真实的、妄念是虚妄的,真能破妄。这一段是把我们凡夫的内心,作一个比较中道的描述。
辛三、余经(分二:壬一长行;壬二颂)
壬一、长行(分四:癸一引经问;癸二标意答;癸三例余一切;癸四指应随释)
癸一、引经问
余经就是其他的经典,有长行跟偈颂。长行当中有四段:一、引经问;二、标意答;三、例余一切;四、指应随释。引经问中先提出一个问:
世尊有处说一切法常,有处说一切法无常,有处说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依何密意,作如是说?
佛陀有时候说我们这一念心是常,是不生不灭的,是常住真心的;但有时候对内心的世界,说我们这一念心是生灭变化的,你不要当真,你昨天这样子想,今天的想法又改变了,是生灭心的;但有时候又说这一念心,它同时也是常、同时也是无常,既是常又是无常。这当中有什么深妙的道理,而作这样的演说呢?我们看回答:
癸二、标意答
谓依他起自性,由圆成实性分是常,由遍计所执性分是无常,由彼二分是非常非无常。依此密意,作如是说。
我们这一念心识,当我们修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是趋向于真常不二的道理,这个常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平等心。我们凡夫有所得的心、向外攀缘的心,它是变化的;但是这个我空、法空相应的心,它是没有变化性的。因为它是平等,所以圆成实性相应的心是常;由妄想所相应的心是无常的。
就是这个内心是晴时多云偶阵雨,你今天打这个妄想,明天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也打其他的妄想。由彼二分非常非无常。依此密意,作如是说。但是从依他起的一念心识来说,它是具足有常的功能,也有无常的功能,就是一念心它是通常、通无常的,就是依此这个道理,而作如是说。前面的这个心,是从染净、从空间上来说;这个地方是从时间上,说明我们这一念心是通常、通无常。
癸三、例于一切
这一科把凡夫的心,从时空上作一个总结。
如常、无常、无二,如是苦、乐、无二, 净、不净、无二,空、不空、无二, 我、无我、无二,寂静、不寂静、无二, 有自性、无自性、无二,生、不生、无二,灭、不灭、无二,本来寂静、非本来寂静、无二,自性涅盘、非自性涅盘、无二,生死、涅盘、无二,亦尔。
一般在权教的教法,这个方便的法门当中,我们得到的教义是说:生命有杂染分,产生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流转;也有常、乐、我、净的一个涅盘。但是这个地方就作一个会归,其实所谓的不净、苦、无常、无我,跟常、乐、我、净,都不离开现前一念心识。所以这个心,看你怎么操作,它有可能显现常、乐、我、净,它也可能显现不净、苦、无常、无我,这叫无二。我们看这一段的经文,就是这个意思。
如常、无常、无二:这个常就是圆成实,当我们随顺圆成实的时候,他心的相貌是常的,不生灭的;当我们心是打妄想的,他的心就变成生灭了;不管生灭、不生灭,都不离开现前一念心识、不离开依他起,就是无二,这个无二是约着依他起。
如是苦、乐、无二:这个苦就是遍计执,遍计执产生生死流转,带给我们很多的痛苦;这个圆成实带给我们很多的涅盘安乐;不管是苦、是乐,都是由一念心显现,所以它是无二。
净、不净、无二:这个净是圆成实性,它显现出清净的相貌;不净是心中遍计执的妄想;但是不管清净──你在佛堂修习戒定慧,跟你在五欲境界的时候起贪瞋痴,其实都是这一念心,所以它无二。
空、不空、无二:空的意思是讲遍计执,遍计执是没有真实的体性叫空,它是一个虚妄相;圆成实性是有真实体性的叫不空;不管真实、不管虚妄,都不离开现前一念心识,都是一念心所显现,所以说无二。
我、无我、无二,这个我,古德解释为自在义:圆成实性这个心是自在的,它没有烦恼跟罪业的系缚;遍计执的心,它有烦恼跟业力的系缚,所以它是不自在;但是不管自在、不自在,都是一念心所显现,所以叫无二。
寂静、不寂静、无二:这个寂静是圆成实性,是安乐寂静的;我们心中打妄想是不寂静;寂静、不寂静这两个,都不离开一念心识。
有自性、无自性、无二:圆成实性观照的心,它是有真实体性的;这个妄想是虚妄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不管真实、虚妄,都不离开一念心识。
生、不生、无二:这个生就是流动变化,我们的心不断的变化,叫做生,这个生就是约着妄想;不生是约着观照,智慧的观照;智慧观照跟妄想是无二。
灭、不灭、无二:我们心中的妄想,可以透过修行而消灭的;但圆成实性是不可以消灭的。就是不管你无始劫来打了多少的妄想、造了多大的罪业,只要你肯忏悔,都可以消灭。为什么?
因为它是虚妄相,所以说它是可以灭。但是圆成实性不能灭,就是不管你过去造了多大的罪业,你佛法的善根是永远不会失掉,因为它是不可以破坏,善根是黄金,你用火烧炼是不可能破坏的,但是烦恼跟罪业是可以破坏的。这一点你要注意!你在修行的时候,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就是不管我们过去打了多少的妄想、造了多大的罪业,这都是可以破坏。但是这个可以破坏、不可以破坏,也是不离开一念心识。
本来寂静、非本来寂静、无二:这圆成实性是寂静的,遍计所执是躁动不安的,这都不离开一念心识。自性涅盘、非自性涅盘、无二:圆成实是涅盘的;遍计执是躁动,非涅盘的。
最后作一个总结,生死、涅盘、无二:当我们这一念心迷惑的时候,出现生死;当这一念心是觉悟的时候,出现涅盘;这两个是不二,同居一念心识。
我们作一个总结:
癸四、指应随释
如是等差别,一切诸佛密意语言,由三自性,应随决了。如前说常、无常等门。
从前面所谓的不二,有十二个不二法门这样的差别,我们可以了知,一切诸佛深妙的义理,我们都可以透过三自性的道理,加以决择明了,正如前面所说的常、无常等等的差别。这一段是把凡夫的心,他善念跟恶念不二的思想开显出来。
我们先休息一下,待会我们再把这一段作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