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二百五十七章 做皇帝不能甩锅【2 / 2】

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该罚的罚,该贬的贬,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叫臣子用心做事,为君分忧?

李世民不一样“私德有亏”吗?

廷杖是残酷的,一轮下来文官们皆是掉了一层皮。

不过这个理由朱慈烺又不能对天下人说,不然恐怕他的称号除了圣天子以外,还要加上一项“未卜先知的白胡子老爷爷”了。

偏偏文官十分擅长这点。

总之,文安之率顺军余部增援四川这件事算是定下来了。

明成祖朱棣的私德又好到哪里去了?

这次廷杖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至少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人再因为朱慈烺招降顺军余部的事情犯言直谏了。

……

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做。

这种官司找谁去打?谁又敢接?

当领导最重要的一点是会用人。

朱慈烺当然有他的理由,本来南明现在的实力就比满清弱,要是在这个时候强行内讧,恐怕真会像原本历史那样被满清各个击破。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次文官集团占着理,至少以这个时代的评价标准来看确实是如此。

马利要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奏报给指挥使,再由指挥使奏禀天子。

大明以孝治天下,天子更应该作为表率。

犯言直谏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是耍流氓。

文官真正耍起流氓来是六亲不认,且品级越高甩流氓的本事越强,手段越高端。

崇祯可谓是甩锅第一人,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把自己的责任撇清,皆是群臣误朕。

用心做事的可能会掉了脑袋,敷衍混日子的反而过得舒坦滋润。

……

赏罚分明才是正道。

不甩锅是朱慈烺的行事、领导风格。

看看崇祯朝那些赫赫有名的官员吧,有很大一部分没能得到善终,最主要都是给崇祯背了黑锅。

短短三个字看起来简单,实则很难。

首先你要有识人之能,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对国家的改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朱慈烺当然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他也明白问题的根子是出在哪里。但他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大刀阔斧改革,尤其是在大明生死攸关的时候。

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换做崇祯,恐怕就不会廷杖左顺门哭谏的文官,而是会借文安之的脑袋一用了。

既然本身不占着“理”,自然不能把事情闹得太大。只要不出人命就是可以接受的。

臣子们整日上朝提心吊胆,生怕皇帝因为哪件事情把自己抛出来顶缸。

首先他必须要让那些真正忠于他,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看到皇帝不是一个甩锅的人,是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保护他们的。

何况这个领导还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手中执掌着生杀大权。

一般情况下都有犯官的家眷、仆人来接人。别管是用马车还是轿子,总归能把人弄回去。

朱慈烺重用顺军余部在士大夫看来就是不孝,是与儒家的那一套思想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