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18章 雁门关外设伏【1 / 1】

三十年书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雁门关外,朔风凛冽,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这风如同小刀一般,割在人的脸上,生疼生疼的。

耶律淳身披厚重的披风,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遥望此山,他回首看向身边众将,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过了雁门关,便是代州!”

他的话音刚落,身旁的一位将领便抱拳说道:“留守大人,那雁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杨怀玉又颇有谋略,我们贸然进攻,恐难取胜。”

耶律淳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哼,杨怀玉如今已然是冢中枯骨,能有多大能耐?若是他祖上还在,我倒敬他三分,如今,我大辽岂会怕他一个小小宋军将领?此次我大军压境,定要踏平雁门关,拿下代州,平了他杨家的威风!”

耶律国珍开口说道:“留守,末将以为,可先派人去打探一番,摸清宋军的虚实,再做打算。”

耶律淳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也好,就依你所言,派人去打探。但不可拖延太久,我大军粮草有限,不能在此久耗。”

“是,留守!”耶律国珍领命而去。

他精心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共计三千余人,其中骑兵一千,步兵两千,由自己亲自率领,作为前锋,趁着还有时间,悄悄向雁门关进发。

“哼,杨怀玉,本留守倒要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能挡住我辽军的铁骑!”耶律淳喃喃自语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派去打探消息的士兵陆续归来,向耶律淳汇报着宋军的情况。

另一边,镇守雁门关的正是杨怀玉长子杨士奎。

杨士奎虽年轻,可周身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沉稳劲儿。自幼他便浸淫在兵书典籍之中,又常年追随父辈南征北战,实打实积累下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心里清楚,雁门关作为代州的门户,咽喉之地,一旦有失,代州倾覆之危,绝不容许有半分差池。

自从杨士奎送走了儿子杨金豹,他便一门心思扑在了防务上,日夜驻守在雁门关上。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吹得他身上的披风猎猎作响,杨士奎依旧目光紧紧锁向辽国的方向,时刻关注着那边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细微的风吹草动。

当从探马口中得知耶律淳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逼近时,杨士奎的心猛地一紧,不过,多年的军旅生涯锻造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转瞬之间,他便迅速镇定下来,大脑飞速运转,开始谋划起应对之策。

他太清楚辽军的厉害之处了,那些辽军骑兵在马背上长大,可谓是骁勇善战。

反观自己这边,兵力相较之下并不占优势,若是选择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胜算渺茫。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士奎决定在雁门关外的一处山谷狭道中设下埋伏,利用地形优势,给辽军来个出其不意。

杨士奎挑选了麾下两千名最为精锐的宋军,其中五百名弓弩手,一千五百名刀斧手。

他将弓弩手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命令他们待辽军全部进入山谷后,先以强弩射击辽军骑兵,打乱其阵脚。

刀斧手则埋伏在山谷底部,待弓弩手射击后,迅速出击,与辽军展开近身搏斗。

同时,杨士奎还安排了一支两百人的骑兵部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战场。

一切安排妥当,宋军将士们各自奔赴指定位置。

弓弩手们猫着腰,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山谷两侧的山坡草丛中,手中不断调试着弩机,确保其性能最佳。

这些神臂弩乃是宋军的精良装备,射程远、威力大,在关键时刻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山坡上寒风呼啸,吹得野草沙沙作响,可弓弩手们仿若未觉,全神贯注地盯着山谷入口。

山谷底部,刀斧手们整齐排列,正在用磨刀石和油布打磨着手中的兵刃。

趁着还有时间,彼此在调整着厚重铠甲,这些甲穿上之后虽行动稍显迟缓,但关键时候,也是足以保命!

而那支两百人的骑兵预备队,早已在山谷后方隐蔽待命。

骑兵们梳理着自己战马的鬃毛,调试缰绳和马鞍,这些可是关键。

战马不时刨着蹄子,发出阵阵嘶鸣,似乎也感受到了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

骑兵们不时留意着雁门关方向,一旦看见旗号,必然是要冲杀出去!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缓缓流逝,山谷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寂静。

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野兽的叫声,更增添了几分战前的肃杀之气。

宋军将士们屏住呼吸,握紧手中武器,静静地等待着辽军的到来!

终于,远方扬起一阵尘土,马蹄声如雷。

耶律国珍率领的辽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山谷奔来。

辽军骑兵们个个身着皮甲,手持长刀,如入无人之境。

当先头部队踏入山谷,耶律国珍心中突然涌起一丝不安。

他下意识地勒住缰绳,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嘶鸣,随即稳稳停下。

耶律国珍警惕地打量着四周。

山壁之上,鸟声稀疏。

前面一段山路,两边山壁上时常响起的阵阵鸟鸣,可比这里热闹的多,这偶尔两声传来,显得格外突兀。

耶律国珍心中一凛,常年征战沙场的他,对这些细微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

“不对劲,”耶律国珍低声自语道,声音虽小,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令下去,全军提高警惕,放慢行军速度。”

身旁的传令兵立刻领命,策马沿着队伍向前奔去!

耶律国珍抬头望向山壁,山壁陡峭,怪石嶙峋,若是有人埋伏,确实难以察觉,山谷道路狭窄,最宽不过六丈左右!

然而,身后的大军已然源源不断地跟进,想要回撤已来不及。

就在这时,一声尖锐的鸣镝划破长空,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埋伏在山坡上的宋军弓弩手瞬间起身,他们弯弓搭箭,瞄准辽军骑兵,指挥使一声命令,“放!”

数百支利箭如雨点般射向辽军。

辽军骑兵们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队伍顿时大乱。

战马受惊,嘶鸣着四处乱窜,将后面的辽军士兵冲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