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李大福被父亲教训得灰头土脸,根本不是因为他私自旷工跑去城里找工作。而是他从城里回来后,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向家里索要200元。在这个贫困的小乡村,200元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家里就算把锅碗瓢盆都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钱来。他这不是明摆着要把家里往绝路上逼嘛!
“你到底是听谁说的这个消息?”李辰溪满脸狐疑,目光如炬地盯着李大福,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
李大福心里直发虚,眼神躲躲闪闪,支支吾吾地回答道:“是……是一个自称热心肠的人告诉我的。”
“热心个鬼!他分明就是想坑你的钱。面包厂的工作岗位,就值200元?你要是真能靠这点钱进去,我就跟你姓!”李辰溪没好气地大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
“啊?十六叔,您本来不就姓李吗?”李大福一脸茫然,挠了挠头,完全没听出李辰溪话里的讽刺意味。
李辰溪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提高了音量说道:“现在城里的工作岗位稀缺得要命,没有600元以上,想都别想能得到。200元?也就只有你们这些不了解行情的人,才会轻易相信这种鬼话。人家就是瞅准了咱们乡下人不懂行,想骗一笔钱就跑。”
在场的年轻人们听了李辰溪的话,一个个都倒吸了一口凉气。600元?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200元都已经让他们望而生畏了,600元更是想都不敢想。
李大福此刻也彻底傻眼了,额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冷汗。他暗自庆幸,还好家里拿不出这200元。要是真有这笔钱,自己一时糊涂交了出去,那家里可就真的要大乱了。他甚至不敢想象,父亲知道真相后会怎么收拾他,说不定真的会活活掐死他,想想都觉得后怕不已。
“不……不可能吧?”李大福声音颤抖,带着一丝侥幸,弱弱地问了一句。
“怎么不可能?是你了解情况,还是我了解情况?面包厂的工作,那可是人人都眼红的好差事,怎么可能只值200元就卖出去?你也不仔细想想,用用你的脑子!”李辰溪没好气地说道,语气中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是啊,谁会把一个能接触到食物的好岗位,以200元的低价就卖掉呢?这明显不符合常理嘛。这种骗局也就只能骗骗像他们这样的乡下人,毕竟200元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再多的话根本拿不出来。
此刻,李大福心里对那个所谓的“热心人士”恨得咬牙切齿。200元啊!他怎么敢狮子大开口,自己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轻信了他的话呢?
“行了,以后多留个心眼。要是碰到价格比我说的低很多的工作机会,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千万别再上当了。”李辰溪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说完,他便跨上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骑去。回到家,只见来才和来芳两兄妹正蹲在院子的角落里,认真地给倩倩洗尿布。而来福已经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了。
今天学校正式开学,七岁以上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这一次,村里没有一个家庭阻止孩子去上学,甚至还有不少家长希望学校能把入学年龄降低,比如五六岁就可以送孩子去学校。毕竟,这样既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孩子在学校还能吃得更好一些。
“洗干净手,进来吃东西啦。”李辰溪微笑着对两兄妹说道。
来才和来芳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赶紧放下手中的尿布,在水盆里使劲搓洗了好几次小手,然后蹦蹦跳跳地跑进了屋里。
李辰溪从商店买了一盒精美的糕点回来。他先拿起一块,递给坐在一旁的老太太,说道:“奶奶,您尝尝这个,可好吃了。”
老太太满脸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她心里高兴,倒不是因为嘴馋这口糕点,而是孙子心里一直惦记着她,这种被关心的感觉让她心里暖暖的。吃不吃其实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这份心意。
“嗯,真好吃,辰溪这孩子就是会买东西。”老太太咬了一口糕点,软糯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她不禁点头称赞。
三婶也在屋里,李辰溪递过去一块小糕点,三婶接过,一口就把它吞了下去。这糕点的味道实在是太美味了,三婶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她心里想着,这糕点在城里肯定也是高档货,只可惜个头太小了,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下肚了。
老太太看着三婶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嗔怪道:“你呀,真是没出息,跟那野猪吃不了细糠似的。”这话把李辰溪逗得哈哈大笑。
三婶也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说道:“我也就是最近跟着辰溪沾了光,才能吃到这么好的东西。以前哪有这福气呀,你看看村里其他妇女,谁有我这口福?她们可都羡慕死我了。每次看到她们那羡慕的眼神,我心里就乐开了花。”
“够啦够啦,我吃一块尝尝味儿就行。”三婶摆了摆手,拒绝了李辰溪再让她吃的好意。她想起老太太的话,也觉得自己刚才吃得太急了,有点不好意思。
李辰溪也不勉强,心想她少吃两块,来福他们就能多吃两块,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区别。他转过头,看着两个小家伙,提醒道:“给你们哥留点,别都吃光了。”
来芳懂事地点点头,伸出手指在糕点盒子上划了一条线,说道:“知道啦,大哥,这条线这边的都留给爹他们,我们不会吃光的。”
与此同时,河床那边,李大福和几个年轻人费力地抬着玉米种子,朝着老支书他们走去。
“支书,大队长,这是我十六叔带回来的玉米种子。”李大福扯着嗓子喊道。
老支书和大队长等人听到声音,纷纷围了过来。他们打开装种子的袋子,伸手从里面抓出一把种子,仔细地端详起来。作为在土地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农民,他们对种子的优劣有着敏锐的判断力。
“这可真是上等的玉米种子啊,颗颗饱满,跟咱们平时种的完全不一样。”一个年轻人忍不住赞叹道。
老支书白了他一眼,说道:“还用你说?我能看不出来?”年轻人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再说话。
大队长看着种子,感慨地说:“辰溪这孩子,真是有心了,能弄到这么好的种子。”
老支书连连点头,赞同道:“这么多优质的种子,现在可不好找啊。也不知道辰溪费了多大的劲,托了多少关系才搞到的。你们都给我听好了,嘴巴严实点,别到处乱说。”
“支书,您就放一百个心吧!就算我娘问我,我也绝对不会说的。”一个小伙子拍着胸脯保证道。
众人听了,嘴角都忍不住抽搐了一下。这小伙子的娘都已经过世好几年了,怎么可能问他呢?他这话说得实在是太让人哭笑不得了。
那小伙子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改口道:“我爹也一样,我不会跟他说的。”
人群中,一个老头眼睛一瞪,没好气地说:“老子用得着你说?”原来,这老头正是那小伙子的爹。
周围的人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另一个人连忙说道:“支书,您放心!谁敢乱传,我第一个不放过他。”
老支书瞪了他们一眼,严肃地说:“我说的就是你们几个,平时嘴巴就没个把门儿的。回去后,都跟家里的女人交代清楚,千万别让她们因为一时嘴快,把这事儿给泄露出去了。”
在村里,妇女们凑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最容易说漏嘴了。以前就因为妇女们口无遮拦,导致一些重要的事情泄露出去,这样的情况可不少。所以老支书才特别叮嘱大家,一定要管好家里的女人们。
有了这些珍贵的玉米种子,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只见锄头上下飞舞,众人干得热火朝天,场面十分壮观。他们一边翻土,一边把河床里的石头清理出去,为播种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泥土,肥沃得很,真的不用再施肥了。”一个农民停下手中的锄头,看着脚下的泥土,由衷地感慨道。
在场的都是种地的老手,自然能看出这河床泥土的肥沃程度。用这样的泥土种植粮食,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大家心里再次对提出利用河床种地这个主意的李辰溪充满了感激。他们隐隐约约有种预感,今年种下的这些玉米,以后肯定会获得大丰收,成为村里重要的口粮来源。
想到这儿,大家干得更认真了,每一寸土地都翻得仔仔细细,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一个小土坷垃,他们也要用锄头敲碎;每一根杂草,他们也要连根拔起。
此时,李家庄两边的村子,还有上水村,都看到了李家庄村民们在河床忙碌的场景。他们纷纷效仿,也开始琢磨着利用起村里的干枯河床。不过,他们没有像李家庄一样想着种蔬菜,而是四处寻觅粮种。不管是红薯、土豆、玉米还是高粱,只要是能种的粮食种子,他们都想要。
上水村的村长站在村口,眉头紧皱,望着远处的河床,忧心忡忡地说道:“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弄些粮种回来,可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啊。要是种不上粮食,今年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自告奋勇,组成了寻种小队,开始四处寻找粮种。
他们有的去了集市,在拥挤的人群中打听粮种的消息;有的去了周边的村子,向熟人求助,希望能得到一些种子。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这个时候,官府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对粮种的管控非常严格。市面上流通的粮种数量很少,而且价格还被炒得很高。寻种小队到处碰壁,常常是满怀希望地去,失望透顶地回来。在集市上,他们看到仅有的几袋粮种,价格高得离谱,让人根本买不起。
尽管困难重重,村民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心里明白,现在种有些粮食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间,但在这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能收获一点是一点,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他们自我安慰道:“哪怕只能收一点,也能多吃几顿饭。不能要求太高了,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于是,寻种小队依然马不停蹄地奔波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寻种小队打听到有一位老农家里藏着一些玉米种子。他们满怀希望地赶到老农家里,好说歹说,老农才勉强同意分出一小部分种子给他们。
拿到种子的那一刻,队员们激动得差点哭出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种子装进口袋,用布一层一层地包好,生怕种子有一点损坏。
回到村子后,村民们围了过来,眼睛紧紧地盯着那来之不易的种子,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村长郑重地接过种子,说道:“这可是咱们村的宝贝,大家一定要好好照顾,争取有个好收成。”
众人纷纷点头,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些种子在河床的肥沃土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村子带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