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67章:酸梅汤【1 / 2】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李辰溪首次提出要开设学校食堂的想法时,整个李家庄仿佛被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压力如潮水般向村里涌来。

要知道,学校食堂所需的粮食,只能从原本就不充裕的村食堂划拨。

这就好比从本就不厚实的棉袄上撕下一块布,村食堂的储备粮一旦减少,村民们的日常口粮供应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每一粒粮食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都显得无比珍贵。

然而,如今李辰溪主动站出来,表示会自行想办法弄一批粮食给学校,暂时无需村里为此操心。

这消息如同久旱后的甘霖,瞬间缓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村民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支书听闻后,当即叫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指着那个装满印章的箱子,郑重地吩咐道:“你们俩,小心点把这箱子抬到辰溪家里去,千万别磕着碰着了。”

李辰溪跟在后面,一同回到家中。

此时,奶奶正在菜园子里忙碌着。

她弓着腰,轻轻掀开倒扣在地上的大箱子的一角,眼睛里满是期待。

只见箱子里的豆芽菜已经长得颇为茁壮,差不多有两三节手指那般长了。

奶奶看着这些嫩绿的豆芽,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自从亲孙子说想吃豆芽后,她每天都会过来瞧瞧,盼着豆芽能快快长大。

趁着大家都没注意,李辰溪悄悄地将那装满印章的箱子,放进了脑海中商店的背包里。

放好后,他便陷入了沉思,脑海里不断盘旋着一个问题:该给学校准备些什么食物才好呢?他思来想去,觉得土豆是必不可少的。

土豆耐储存,饱腹感强,而且容易烹饪。

除了土豆,高粱和玉米也得安排上。

这些都是粗粮,虽然比不上大米、面粉这些细粮口感好,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却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李辰溪并非舍不得拿出细粮,而是考虑到实际情况。

在村民们眼中,一斤细粮能换好几斤粗粮呢,与其给细粮,倒不如给这些更“经吃”的粗粮,大家反而会更乐意接受。

“来才,别喝生水,小心闹肚子!”李辰溪突然看到来才正拿着水瓢,对着水缸大口大口地灌生水,赶忙大声提醒道。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提醒来才了,之前也说过两次,可这小子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当回事。

李辰溪心里清楚,不管在什么年代,饮食卫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喝烧开的水,吃熟透的食物,就能避免大部分疾病。

古人常说的“病从口入”,确实是至理名言。

“大哥,我可听话啦,我一直都是喝热水的。”来芳在一旁看到这一幕,连忙跑到李辰溪身边,仰着小脑袋,一脸乖巧地说道,想在大哥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来才放下水瓢,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辩解道:“大哥,我今天真忘了,昨天和前天我喝的可都是热水,我娘可以给我作证。”

李辰溪看着来才脸上那块明显的虫斑,心里琢磨着,这小子肚子里多半有蛔虫。

他暗自决定,明天得去买点宝塔糖回来,让村里的孩子们都吃点,好好驱驱虫。

说起宝塔糖,那可是治疗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神器”,尤其是对因饮食卫生条件差而引发的蛔虫病和蛲虫病,效果显著。

早在几年前,也就是1952年,那时候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苏联老大哥慷慨地赠送了中国20克珍贵无比的蛔蒿种子,还派来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引入先进的药物提取器械,全方位助力中国自主培育蛔蒿并开展药物提取工作。

宝塔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据说,当初专家们将药糖制成宝塔的形状,可不是随意为之。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宝塔一直被视为镇邪驱灾的象征。

专家们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以及药物治疗疾病如同宝塔镇邪的寓意,才特意将这种药糖命名为“宝塔糖”。

“大哥,你是不是要做好吃的啦?”来才凑到李辰溪身边,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一脸期待地问道。

“对呀,我打算煮点酸梅汤,来才,你过来帮我烧火吧。”李辰溪笑着说道,把来才当成了他的“烧火小帮手”。

最近天气酷热难耐,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让人热得连吃饭的胃口都没了。

李辰溪灵机一动,想着弄点解暑消食的“饮料”来喝,既能让大家解解渴,又能开胃。

要是只有他自己喝,那就简单了,直接从脑海中的商店买一瓶就行。

可他还想让爷爷奶奶也尝尝这美味,老人家年纪大了,消化功能本就不太好,喝点酸梅汤正好可以促进消化。

酸梅汤作为一款经典的夏日消暑饮品,其制作原料常见的有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以及冰糖 。

追溯其历史,古籍中记载的“土贡梅煎”,便是酸梅汤的雏形,堪称最古老的酸梅汤。

还有南宋时期《武林旧事》中提到的“卤梅水”,其实也是一种类似酸梅汤的清凉饮料。

到了清代,酸梅汤经过御膳房的精心改良,一跃成为宫廷御用饮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