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辰溪在众人的簇拥下,好奇地凑近围观的人群。只见在众人的包围圈中,一个古朴的箱子静静躺在那里。这箱子约莫长五十三厘米,宽度大概三十二厘米,高度则是二十三厘米左右。
它的周身散发着一种陈旧的气息,一把锈迹斑斑的锁头将箱子牢牢锁住,仿佛在守护着里面不为人知的秘密,引得周围的村民们都忍不住伸长脖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它,满是好奇与期待。
“你们说,这箱子里会不会藏着什么稀世珍宝啊?”人群中,一个年轻小伙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与憧憬。
“说不定是黄澄澄的金子呢!”另一个村民接话道,脸上洋溢着热切的期盼,仿佛已经看到了满箱黄金的诱人景象。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黄金一直以来都是财富的象征,历经岁月变迁,其价值始终坚如磐石。
“你可别在这儿做白日梦了,哪有那么多黄金等着咱们去捡。”旁边一位老者嗤笑一声,打破了那人不切实际的幻想。
“要不,咱们直接撬开看看?”人群里又有人提议,这一建议瞬间点燃了众人的好奇心,大家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眼神里透露出一丝跃跃欲试。
……
然而,旁人或许对这箱子的来历和价值毫无头绪,但李辰溪只一眼,便察觉到这箱子绝非寻常之物。他深知,贸然撬开箱子,极有可能损坏里面的东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于是,他赶忙提高音量,大声制止道:“大家先别撬!咱看看有没有人会开锁,或者能把这锁弄掉,但千万别弄坏箱子,依我看,这箱子本身就挺值钱的。”李辰溪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让原本躁动不安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几块钱对于农村人而言,那可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数目,谁也不想因为一时冲动,毁掉可能存在的财富。
“老六,老六跑哪儿去了?赶紧把他找来!”老支书站在一旁,目光扫视着人群,大声呼喊着。
“来啦,来啦!”人群中传来一阵回应,只见一个身形佝偻的小老头费力地挤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根薄薄的铁片,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走到箱子前,小老头蹲下身子,将铁片小心翼翼地插入锁孔,然后开始轻轻摆弄起来。
他的手指灵活地移动着,仿佛在与锁头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没过一会儿,只听“咔哒”一声,那把紧闭的锁头竟然真的被打开了。
李辰溪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忍不住问道:“老人家,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呀?这开锁的手艺可真厉害!”心中暗自猜测,这小老头说不定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副业。
小老头听到询问,抬起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说道:“十六叔,我以前是个开锁匠,专门给人开锁的。不过现在这世道,大家都不怎么用得上这手艺咯。”
李辰溪听到这称呼,不禁愣了一下,心想这小老头年纪这么大了,居然也跟着大家叫自己十六叔。但很快他便回过神来,开锁匠这个职业,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着。哪怕是到了遥远的二十一世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依旧能看到开锁匠的身影。
而且,李辰溪深知,开锁匠这个职业其实相当不容易,锁具在不断更新换代,技术也日新月异,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学习新的开锁技巧,那迟早会面临失业的困境。
随着箱子上的锁被成功打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箱盖上。在众人紧张而又期待的注视下,李辰溪缓缓伸出手,轻轻掀开了箱盖。刹那间,众人的视线被箱子里的东西吸引住了。
只见箱子里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大小各异的印章,这些印章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则相对较大,形状也是各不相同,有方形的、圆形的,还有一些不规则形状的。
“这些印章是用玉石做的吗?到底值不值钱啊?”人群中有人忍不住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疑惑与好奇。虽然村民们平日里很少接触到这类东西,但玉石的珍贵他们还是有所耳闻的。
老支书站在一旁,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印章,然后无奈地摇了摇头,叹着气说道:“要是搁在以前,这些东西确实挺值钱的。可如今这形势,大家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去摆弄这些古董玩意儿啊。现在国家也不提倡这些,所以啊,它们现在可没什么价值咯。”
想当年,古董珍玩那可是达官显贵们彰显身份和品味的象征,价格自然不菲。但如今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上,这些曾经的奢侈品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
村民们听了老支书的话,原本满怀期待的心情瞬间如坠冰窖,一个个垂头丧气,原本以为能捡到一个大宝贝,这下看来,只是空欢喜一场。
然而,李辰溪却一眼便认出了这些印章的来历。他前世偶然间了解过这类东西,这些印章正是大名鼎鼎的“元音寿牒”组印。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八十岁大寿之际,文华殿大学士和珅与工部尚书金简精心策划,从乾隆御制的海量诗文中,精挑细选出带有“福”“寿”二字的诗句,然后分别镌刻成印章,每种各120方。
其中,带有“寿”字的这一组印章,便被命名为“元音寿牒”。当时,为了彰显对皇帝的尊崇,他们选用了不同的材质,总共制作了三套“元音寿牒”组印,以和珅和金简的名义毕恭毕敬地进献给了乾隆皇帝。
这些印章的钮式雕刻工艺精湛绝伦,随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山水、灵动活泼的走兽、娇艳欲滴的花卉等各种精美的图案,印面的形状也是丰富多样,有规整的长方、方正的正方、圆润的椭圆等。
也就是说,按照官方记载,这种印章总共制作了三套。但李辰溪心里清楚,以和珅那贪婪成性的性格,私下里偷偷多弄一两套自己把玩,那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而且,在古代,皇帝的喜好往往会引领社会的潮流。皇帝率先把玩的东西,下面的官员们便会纷纷跟风效仿,紧接着,那些富有的商贾大户人家也会竞相追逐。
所以,除了官方制作的三套,说不定还有其他官员私下找来珍贵材料,精心雕琢了类似的印章以供自己赏玩。
李辰溪弯下腰,仔细端详着箱子里的印章。他发现,如果自己判断无误的话,这些印章应该是用珍贵的田黄石雕琢而成的。田黄石的价值,在收藏界那可是声名远扬。
自古以来,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足以见得其珍贵程度。而到了后世,随着资源的日益稀缺和收藏市场的火爆,一克田黄的价格更是飙升到了几万元,比黄金还要贵上百倍。尤其是像这种用田黄雕琢而成的古董艺术品,往往在拍卖场上能拍出令人咋舌的天价。
“其实,这东西还是值点钱的,文物商店就收,大概三五块钱一件。”李辰溪直起身,神色平静地说道。他说的确实是实话,就拿今年刚刚成立的京城文物商店来说,他们收购文物的价格普遍不高,一般也就几块钱一件,具体价格还要根据文物本身的品质、稀有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但极少有超过十元的。
毕竟,文物商店将这些文物卖出去的时候,价格也大多在十块八块左右。这些文物商店都是国营性质的,里面有专业的专家团队进行把关筛选,他们会挑选出那些认为具有一定价值、适合对外出售的文物,放在文物商店里售卖,主要面向的客户群体是外国人,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国家赚取外汇。
李辰溪心里明白,现在还不是文物价格最低的时候。再过几年,社会形势风云变幻,文物的价值将会进一步被贬低。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许多文物都会被认定为封建残留,面临被破坏、被销毁的悲惨命运。
据说,几年后魔都那边的情况更为严峻。有家工艺品出口公司收购了几十万件书画作品,为了尽快将这些所谓的“破烂”卖出去,公司一开始定价十块钱一件。
但后来公司经理担心价格过高,外国人不愿意购买,白白浪费了运输成本,于是一咬牙,索性将价格降到了一块钱一件,任由顾客随意挑选。
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外国藏家听闻后纷纷不远万里赶来,像发现了宝藏一般,大包小包地将那些被国人视为“破烂”的书画作品抢购一空。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我国无数珍贵的文物就这样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要么被无情地砸毁、焚烧,要么被以极低的价格贱卖出去,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真的吗?”村民们听到李辰溪的话,原本黯淡的眼睛瞬间又亮了起来。他们掰着手指头一算,这一箱子印章数量可不少啊!就算按照三块钱一件来算,那也能卖个好几百块呢。
对于贫困的李家庄来说,这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行了,你们就别在这儿瞎琢磨了。这些小玩意儿,人家文物商店能一块钱一个收,就已经很不错了。东西多了就不值钱,这道理你们不懂吗?依我看呐,干脆就把这箱子给辰溪得了,就当是抵之前买种子的钱了。
辰溪,你看这样行不行?”老支书站出来,目光诚恳地看着李辰溪,开口说道。
其实,老支书心里正愁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李辰溪这段时间为村里做出的诸多贡献呢。
他心里清楚,这箱子里的印章虽然在现在这个时期看似不值钱,但拿到文物商店去卖,说不定真能换点钱回来。
不过,他也知道,如果村里这么多人一起拿着印章去卖,文物商店肯定会压低价格。所以,他灵机一动,小小地撒了个谎。实际上,他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这么多印章一起拿去卖,文物商店不压价才怪呢。
大队长在一旁连忙附和道:“我觉得支书这主意不错。”在他们看来,粮食才是目前村里最要紧的东西,而这一箱子印章,相比之下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其他村民们听了老支书的话,纷纷在心里盘算起来。他们仔细一想,觉得支书说得确实有道理。再加上最近这段时间,李辰溪为李家庄做了太多实事。现在正在开垦的河床,就是他出的主意,让村里多了一片可能丰收的土地;
学校那边,也是在他的提议和努力下,才得以重新开办起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更别提之前用物资换红薯,帮助村里度过粮食危机的事情了。如果没有李辰溪,村里说不定都要饿死人了。
这么一想,大家都觉得把这箱子给辰溪,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心里没有丝毫的异议,反而都心甘情愿。
李辰溪听了老支书的提议,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这样吧!这箱子我来处理。卖印章多出来的钱,我打算去弄点粮食回来,放到学校食堂去。这样一来,学校食堂就有足够的粮食了,也就不用村食堂再专门分粮给学校了。”他心里想着,就按照三块钱一件的价格来估算,除去购买种子的钱,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粮食。这样做的话,村里所有上学的孩子都能从中受益,吃到更多的食物。
众人听了李辰溪的话,纷纷拍手叫好。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敬佩之情,心里都在感叹,不愧是辰溪啊!哪怕给他机会,他也不会占村里的便宜,反而一心想着为村里的孩子们谋福利,这样的人,实在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