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没等他讲完,李孝恭就急了,忍不住插话道。
“武举典选可是头一回,要从零开始弄,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太费心费力了。
卫国公虽然人不错,但他年纪不小了,体力上恐怕吃不消。”
李恪听后忍不住笑了出来,心想李孝恭自己都快要五十岁了,还在这说李靖年纪大。
看李孝恭那副样子,要是李靖在旁边,说不定会上去较量一番。
“而且我身经百战,功勋也不小,至少比某些人更像元帅,而不只是个先锋。
我还是宗室出身,这典选这么重要的事,怎能不让我来,反而交给卫国公?”
李孝恭的意思摆明了,武举典选的主持人得是他,非得是他不可。
李恪犹豫了下,道:“皇叔肯定也知道,武举主持人的位置挺关键的,虽然听起来风光无限,权力也大,但很容易招来非议。”
武举跟科举那一套比起来没简单到哪去。
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
哪怕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完善了,舞弊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
虽然有的可能就是同事之间互相陷害,但也无风不起浪。
现在武举刚起步,里面的利益纠葛肯定更复杂,风险也大。
李孝恭作为皇室成员,真的没必要趟这浑水。
基本的公平问题,真不好说能不能做到。
虽然李恪搞了个优先录取多年从军的士兵,但具体的到底行不行,还得两说。
说起来,让李靖主持这事,是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但如果换成李孝恭,一旦武举的公正性被怀疑,哪怕李恪也把他推出来平息民怨,也很麻烦。
李孝恭主动要求当主事,当然不只是看中了里面的好处,风险他也考虑到了。
李恪这么一问,他感慨道:“陛下,实不相瞒,我是在担心自己死后的事情。我那些儿子们,没一个能继承家业的,要是我走了,家道就要衰落了。”
“而且我有自知之明,说到打仗的本事,真的不够看。以前征讨四方,都是卫国公在旁边出谋划策。
现在陛下登基了,将来肯定少不了一场硬仗,但凭我现在的能力,比不上卫国公他们,也比不上陛下信任的牛忠他们,将来想立功恐怕是难上加难。”
“所以,要是能负责武举,怎么说也能给后辈留下点传承和情分,顺便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笔。
所以我也只能不怕丢脸,硬着头皮争取一下这个事。”
李孝恭一番掏心掏肺的话,确实让李恪感同身受。
对子孙的担心,谁都会有啊。
但是,光这一点,还没法完全打动李恪。
关键是李孝恭对他自己的深刻反思,坦诚不足,这可就让李恪挺有感触了。
在大唐开国将军里面,李孝恭的才能说实话并不是特别突出。
别说比不上李靖,就是李绩这些人,他也比不上。
说穿了,李恪最欣赏李孝恭的一点,就是他能正视自己,没有沉迷过去的辉煌,也没有沉迷酒色,而是真心实意的想为朝廷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