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8章 第18章【1 / 3】

漾漾轻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站在塔顶的观测台,红星河两岸尽收眼底。

河对岸地势较左岸高,垦团农场就建在屏山下面的坝子。两岸各有水文观测塔,从余年的视线范围估算,红星河两岸像这样二十米高的水文塔大概有十来座。

治理河流是华国的传统技能。她阅读过一位外国学者的专著文章,有段话是这么总结的:河川之国,不局限于众多河流的哺育繁衍意义,而且在于对河川治理极大地影响了历史。

自大禹治水开始代有传人,秦始皇时期的广西灵渠,东晋修筑而成的荆江大堤,东汉的江浙海塘,隋唐到元明清完成的京杭大运河。

迈步走进崭新的华国,治理河流的成果点缀着广袤大地,给群众带去了极大的幸福,国家尊严和民族信心也因河流的成功治理不断飞跃。

时代的波折已经过去,治理河流的任务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余年恰好穿到这个时间节点,为了顺利完成穿书任务,她必须在能力范围里参与进去。

目前虽然还没进垦屯大学水利系,但功不唐捐,努力不会白费,她获取到的知识一定会用在恰当的地方。

等高望远,余年感慨一番后,目光锁定水文塔附近的一艘渡船。

到河边的时候,她还纳闷怎么没看见渡船。原来船老板将船撑到河湾那里拦鱼。

大水发,把鱼儿抓。船老板正悠闲地坐在船头,从河里往上来拉虾爬子。

余年带着女孩子们赶到那里,船老板的两只水桶已经装不下了。撑船的人拉上来两条七八斤重的胖头鱼,美得冒泡,知青们还没张嘴,船老板一篙子就撑到岸边吆喝她们渡河。

余年帮忙撤掉船翘板,最后一个登船。

渡船是那种乌篷船,船舱里放着船老板的东西,知青们分开两拨压住船两头站着。

“娃娃们到河对岸耍呀?”船老板将篙子换到一侧,“你们可真赶巧啊,垦团冷库今天往外放冻货。”

赵小荔和几个知青眼睛冒光。每季度末尾,垦团农场冷库都会外界销一些东西,大部分是冷冻的鸡鸭笼兔,冷库对接外贸部,这些冷冻肉食都销往国外给国家创汇。

像每年的三月末,垦团冷库会放开口子,向外界适量销一些跑单的冻货。近水楼台先得月,胜利屯会优先享受到低于市场价的冻品,但一般只会持续几天,好多人没听到风声前,垦团冷库就会停止供应。

去年的这个时候,赵小荔和余年就从那里带回来几大包冻鸡架、冻兔儿锁骨。整鸡整鸭她们没舍得买,骨头照样能解馋,丢两样东西进锅里,她们连骨头渣都不剩下。

正是馋肉食的年纪,船上的知青们一听有鸡架卖,扭头就将去国营商店的买毛线的事情忘了。船老板见她们着了急,篙子也换的快了。

船划离岸边有十米远了,后面的河堤边忽然有人喊坐船。船老板将篙子停下来喊岸上的人坐下一班。岸上穿背带工装裤的年轻人朝着水面打水漂子,一串涟漪飞到船老板的篙子。

船老板笑了,骂了岸上的人猴崽子,调转船头去岸边接人。

几个人上了船,叽叽喳喳扎在船尾,赵小荔悄悄凑到余年耳边,指了指透着亮的船舱,“是江霰他们。”

余年微侧目,江霰倒是哪里都吃得开。

船行到河中央,坐在船舱里打瞌睡的江霰被小跟班的呼噜声吵醒,困意全无,便从乌篷顶子底下钻出来。

船头船尾站着女知青,他没地方下脚,想退回到舱里,宋铁和林辛睡姿倒伏,霸着舱门拦住腿腕,见舷板那里还有位置,一脚迈过去和船老板聊开。

“江叔,你今天到哪里搞了这些鱼哇。”江霰盯着水桶,“两条胖头鱼,六尾筷子长的白条,桃花鱼也肥的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