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数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大纲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
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考情分析:本节知识在往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曾做过这样的解释:“(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这种解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比较权威和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林崇德教授。他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他认为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很难一览无余地逐条列出,但大体可从敬业、乐群、自我修养这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和考察。他曾经对学生咨询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是咨询最多的问题,咨询人数约占咨询总人数的42%;学习问题占第二位,约占27%;咨询自我问题的人数占20%;其他问题占10%左右。
1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和权益,又适当地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保证了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二,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不会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
第三,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学生会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同时也会以合理的方式对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第四,积极沟通,主动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沟通的方式是直接的、真诚的,因此也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从而获得真诚的友谊。
第五,保持个性和人格的统一。心理健康的学生既能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又不失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亲密合作。
2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和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探索精神,时时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
第二,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能从学习中获得智力的发展。
第四,能平衡学习和生活,保持与现实环境的良好接触。
第五,把学习当作享受,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