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数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d。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
量品德的根本标志。
(2015年上半年真题)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
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参考答案】c。王军虽然知道不能迟到,但是不能够坚持先去,这说明道德意志水平薄弱,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其道德的意志水平。
(2014年下半年真题)辨析: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
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三、品德形成过程☆☆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阶段。
(一)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
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二)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行为有一定的自觉
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三)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真题链接】
(2012年上半年真题)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