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1章 第11章【1 / 18】

秃头数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七章中学德育

大纲要求: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理解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第一节品德发展

考情分析:本节知识在往年考试中多以主观、客观考题的形式考察。

一、品德含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不仅反映了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

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结果,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而且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一个人认识与行为的统一,是人的一贯行为表现。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或驱使的行为规范的综合。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以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而品德是个体现象,是人对社会道德的主观反映,是自主调控的行为表现。

二、品德结构☆☆

(一)道德认识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

(二)道德情感

指个人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去评定行为、人品的善恶,或由于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人对于道德事件,包括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有反应。一般说来,凡是符合或实现个人已确立的道德准则、道德信念和道德需要的事,就会引起满意、欣慰、振奋、钦佩或喜爱等情绪体验;否则会引起不满、羞愧、颓丧、厌恶或憎恨等情绪体验。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它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帮助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克服内外部的各种困难障碍,坚持自身认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行为习惯。当人们坚持某种道德的正义性并决心实践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里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自觉地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就成为培养和造就个人道德品质的关键之一。

(四)道德行为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通过道德行为方式的训练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途径来实现的。只有学生具有良好道德行为才使学校的品德教育具有社会价值。

(2014年上半年真题)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