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0章 第20集《摄大乘论》【2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一个内心清净者,他不能够改变这个共业所成的共相,但是他自己见到的是一个清净的国土,这第一个情况;第二个,假设这个国土是[佛]的清净国土,是[佛]的本愿力所变现的,不是众生的共业所感的,这样子[由佛见] (这个字要念成现),由佛的清净心所显现的,那是究竟清净的。比如说西方净土,这就不是众生的共相,那是佛陀大悲愿力的不共相所变现出来的,我们依止忆念弥陀的功德而感应道交,这样子就是究竟无漏的国土。前面的净者虽不灭,而于中见净,是约秽土来说;下面这一段又清净佛土,由佛见清净,是约净土来说,有这个差别。

寅二、颂前譬喻

复有别颂,对前所引种种胜解, 种种所见,皆得成立。诸瑜伽师于一物,种种胜解各不同, 种种所见皆得成,故知所取唯有识。

这个地方把共相跟别相的道理,再作一个总结,说瑜伽师能够针对某一件事情,而生起不同的观想,而这个观想,都能够种种的成就。所以从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知道一切法是[唯识]所现。大乘佛法不共小乘的地方当然很多,但从空观的角度,小乘只建立我空,而大乘是建立我空跟法空。大乘佛法的法空是怎么建立的呢?就是万法唯识,一切法唯识,所以法没有自性。比如说:它是个水,你说这个水的法是有自性吗?假设有自性,为什么人见到是水,饿鬼道见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琉璃地呢?所以这个水是没有自性的。大乘佛法的法空观,是建立在万法唯识的道理上。这以下作一个总结:

癸二、反成

此若无者,诸器世间、有情世间生起差别,应不得成。

我们了解到依报的国土跟正报的身心,有种种的凡圣差别,我们都应该以共相跟不共相的思想来观察,这样子才能够建立的,这是有共业、别业,各式各样。这共业、别业当中,我们跟圣人之间的共享,就是圣人的功德也可以跟我们共享,他有他受用的功德;但是这个时候你必须忆念他的圣号,才能够跟他共享。这就是说明这个果报差别相的建立。

壬二、粗重轻安相(分三:癸一标名;癸二正释;癸三反成)

癸一、标名

这当中有三段:一、标名;二、正释;三、反成。先看标名:

复有粗重相,及轻安相。

我们看解释:

癸二、正释

粗重相者,谓烦恼、随烦恼种子。轻安相者,谓有漏善法种子。

有情众生的果报体,除了共相跟别相以外,还有粗重跟轻安的差别。[粗重]这个[粗]就是粗恶,这个[重]就是很沉重。有些人的身心世界,他感到他的生命非常的粗恶沉重,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内心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贪、瞋、痴、高慢心的烦恼,以及这个烦恼等流的种子,这个地方应该也包括罪业,就是烦恼跟罪业这个种子太多的时候,就使令一个人内心粗重。这种粗重性,一般来说,刚开始出家的人,这种相貌会比较明显。就是刚开始出家的人,他内心就是依止一念的善根,他的善根遇到三宝因缘的刺激,发动了想要修行的意乐;但是他刚刚来到僧团,他的内心当中基本上都是粗重的,你看他没有事情就是闷闷不乐,当然也不是他喜欢这样,就是他内心的烦恼跟罪业产生了遮障。

第二种相貌就是轻安相,[谓有漏的善法种子]。你在三宝当中不断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个时候你的身心世界会改变,改变成一种轻松安乐的相貌。就是我们内心的种子,累积很多的善业跟善念的种子,这个种子虽然它正式的果报在来生,来生的果报才正式出现;但是在今生的时候,你会有一点消息出现,就是它即使是个种子,你都能够感受到它所释放出来的轻安相,虽然你的果报是来生,但是你今生当中也有一点征兆。是什么征兆呢?你感到你的身心特别轻安,就是这个人内心善业强。

癸三、反成

此若无者。所感异熟无所堪能、有所堪能所依差别,应不得成。

假设没有这种粗重跟轻安相,我们内心当中的无所堪能跟有所堪能的差别,就不能建立了。这个[无所堪能],就是我们在修学善法,特别是修学闻、思、修智慧的时候,有些人没有堪能性,他要去听闻佛法、思惟佛法有困难,因为他那个明了性是粗重的;有些人他内心当中烦恼淡薄、善业强,他听闻佛法、思惟佛法,他就能够很容易相应、很容易随顺,就是[有所堪能]。这种差别都是跟你的烦恼,跟这个善法的种子的累积有关系。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有时候,你也要偶尔检查一下你的梦境。(呵──)你做什么梦?这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你懈怠的时候,你发觉你做的梦会不一样,就是这个粗重性会出现,就是你感暗钝、忧愁、恐怖等等,在恐怖的时候就不得了了,你要注意了,它是一个征兆。如果你在用功的时候,你梦境当中出现都是光明相、安乐相,虽然这个果报都还没出现,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哈──),事实上它有征兆的,你从这个征兆,尤其是修忏的人,我们讲忏悔法门,你要判定你的罪灭之相,往往都是从梦境来判断──见好相。就是说我怎么知道我的种子改变了?这个梦境就会告诉你,由这个粗重相跟轻安相,因为在梦中的意境,你是不能主导的,你只能够让你心中的种子自然表现,所以梦中的境界是不能主导的,你不能刻意去主导它,所以它往往可以看到你内心的真实相貌。假设你是粗重相,那就要多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我看忏公师父他老人家在教导弟子们的次第,我就慢慢体会,他主要有两个重点:如果是初学者,他强调行门跟事务门,就是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不是很重视你去看经、听经,因为你的心粗重,无所堪能,你听经效果也差;但是等到你这个烦恼罪业转变过来,轻安相的时候,他就鼓励你解行并重,就可以看经了:老人家是这样的教导方式,就是刚开始先对治粗重相,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关键。

壬三、有无受尽相(分三:癸一标名;癸二正释;癸三反成)

癸一、标名

这当中有三段:一、标名;二、正释;三、反成。先看标名:

复有有受尽、无受尽相。

这个受就是内心的感受,我们在受果报的时候,有的果报它的感受是有止尽的,它受完就没有;有的果报在受的时候,是没有止尽的。这是标出它的名称,这以下解释它的内涵。

癸二、正释

有受尽相者,谓已成熟异熟果善、不善种子。无受尽相者,谓名言熏习种子。无始时来,种种戏论流转种子故。

什么叫[有受尽相]?就是已经成熟的这些果报,它是由善恶的业种子所招感的,这样的果报的感受是有间断的。比如说你的布施、持戒,你在因地的时候,你也不是一路的布施、持戒,只是在某一个时空当中有所造作,所以得果报的时候,这个果报受完就没有了。比如说你多病,这个多病,你只要能够依止三宝,不断的忏悔,它是有受尽相,它这个种子释放完也就没有了。但是[无受尽相],就是你内心的[名言熏习种子],你内心当中所产生的这种邪恶的思想,或者是善良的思想,这样的种子,对你产生的感受刺激是没有停止的。为什么呢?[无始时来,种种戏论流转种子故]。我们不断的去[戏论],这个戏论就是[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简单的说就是心中的妄想。我们不断的去相续增长这个妄想的势力,这个妄想给我们痛苦跟安乐的感受,是没有穷尽、没有间断的,所以叫做[无受尽相]。

癸三、反成(分二:子一成有受尽相;子二成无受尽相)

子一、成有受尽相

反成当中分两段:一、成有受尽相;二、成无受尽相。先看成有受尽相:

此若无者,已作已作善、恶二业,与果受尽,应不得成。

假设没有这个受尽相的话,那已作的善跟已作的恶,这两种业力当获得果报的时候,就不应该有穷尽的一天了,它用反方向来成立。就是说,这个业种子它得果报是有穷尽的,你不管造善、造恶都是有为法,它这个果报结束以后,这个果报就消失了。比如说:《宗镜录》讲到这个老虎,说你造罪业变成老虎,老虎这个果报体不能再有招感性了,老虎即使它吃了很多的鹿、很多的动物,这个业都是无记业,都是没有招感性的。为什么?因为畜生道的内心是暗钝,犹如梦中所造的业,是一种不增长业,这个业不能得果报。永明大师说:假设老虎这个果报体,吃这个肉有招感性,那就一因多果,它造了罪业变成老虎,老虎又使令它继续造罪,那它就永远没有出离的因缘。所以罪业变成一个果报的时候,这个果报体,这个时候是有受尽相,不能再相续下去,受完就没有了。那什么是[无受尽相]呢?这个是比较可怕的。

子二、成无受尽相

又新名言熏习生起,应不得成。

你内心当中错误的思想,或者是善良思想的熏习,这个是无止尽的。你受完以后,你内心当中还有这种思想,还可能继续造恶、造罪、造善,这个是我们比较在乎的。

所以这个思想、这个正见,它为什么被列入根本法呢?就是它的主导性是相续的。你出家的时候是什么思想,你以后也是这个思想,不可能减少,只有增加而已。所以我们刚开始受戒以后,为什么要先学戒?没有错,我们很多微细的戒法,都不可能持得很圆满,事实!但是你学戒以后有一个不同就是,你起码知道在你的行为当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随顺圣道、什么是障碍圣道,你知道这件事情。即使你一时有一些错误的现行,但是你知道这个是错的,你有惭愧心,这个是非常珍贵的,就是你那个戒体,至少你这个戒体是存在,防非止恶还存在。一个人最可怕、最严重的过失就是愚痴,没有什么过失比愚痴还可怕。就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明明做错了,他无惭无愧,那这种业就会加重。

所以和尚尼的慈悲,她老人家重视戒律,这是非常有智慧的。就是说我们虽然学戒,不表示我们可以把所有戒都持好,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的判断力没有错。一个人能够戒法有一点过失,但是知见不能有差错,就是你的根本不能有错。我知道这件事我不对,虽然我一时做得不好,我希望以后做得更好。而一个生命的增上,就是从这样的增上意乐里面不断的栽培。你一开始就不学戒,那你的依止处就完全根据你的妄想跟生命经验,你不尊重佛陀的抉择,完全根据你的妄想来判断对错,那你的生命就非常危险了。所以在这个地方讲:思想的熏习是无受尽相,它不断,你今生是这个思想,你来生还是这个思想、来生还是这个思想,它没有受尽的一天。

壬四、譬喻相(分三:癸一标名;癸二正释;癸三反成)

癸一、标名

复有譬喻相。

癸二、正释

谓此阿赖耶识,幻炎梦翳为譬喻故。

什么叫譬喻相呢?就是幻,幻相,魔术师依止这个手帕所变现种种的兔子相貌;[炎]就是阳焰,这个水蒸气在阳光的折射之下,所显现相似的水气;或者做梦;或者是眼中有翳,在空中见到种种的花等等。这是说明阿赖耶识所显现的果报,是如幻、如炎、如梦、如翳,虽然有,但是不真实。

癸三、反成

此若无者,由不实遍计种子故,颠倒缘相,应不得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