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寻着机会,朱瞻基便问张淑懿:“母后,这李时勉,不过曲曲一翰林侍讲,他做了什么,至于让爹这般生气?”
张淑懿沉默,从乾清宫整理出来的大行遗物里寻出一张奏折来,递给朱瞻基。
朱瞻基接过,念到:“侧闻中官远自建宁,选取侍女,百姓警疑,且大孝尚未终,正宫尚未册,恐乖风化之原······今或旭日已旦,朝仪方肃,似非古人庭燎待贤之意······飞蝗蔽天,民食寡乏······这是在暗讽爹爹不遵成宪,不察民意么?”
张淑懿抿了一口茶,一声儿不言语。一旁碧梧道:“殿下,您有所不知。大行不见这折子还好,见了则勃然大怒。把那李时勉召来偏殿,一顿好骂。李时勉也是个贼硬的骨头,不肯屈的。皇爷命武士用金瓜扑他,他骨头都折了好几根,被人拖出去的。没想到竟然活下来了。”
朱瞻基问:“父皇为何不直接杀了他,一了百了。”
张淑懿道:“你爹昔日诏求直言,为一弋谦,甘愿降敕书引过。此刻杀台谏,就白费了之前一番苦心了。言路不开,便有宵小投机,蒙蔽圣听,祸害千秋。你爹如何能给你做出一个不好的榜样?生气是他的本能,宽容是他的责任。”
朱瞻基低头。七月己巳,上大行皇帝尊谥为昭皇帝,庙号仁宗。殉葬者有郭贵妃等八位皇妃。张淑懿打发敬妃往哕鸾宫安养,为太妃。
仁宗发引。掖庭流言却甚嚣尘上。有人说,是都人欲毒张后,误中仁宗,引起张淑懿的警惕。张淑懿理所应当认为是素日跟自己过不去的郭贵妃所做,为保自身,气急败坏将郭氏坑杀。不然郭氏育有滕王朱瞻垲、梁王朱瞻垍、卫王朱瞻埏,按理不该殉葬。
这一派谣言正中宫内佞幸的下怀,他们极力鼓张,那诽谤便如燎原烈火,燃将起来。这话吹到朱瞻基的耳朵里,甚是不忿,几要追咎。被张淑懿拦住。
外界狂风骤雨,张淑懿却像个无事人一般,每日斋戒念经,为仁宗祈福。有好事者说她作秀,她丝毫不理。
胡兰因也有些急了。一日在清宁宫陪膳,因劝道:“宫里不实言论盛行,若放任不管,有损母后您的清誉。”
张淑懿不正面回答,问她:“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传谣言么?”
胡兰因想了想,摇摇头。张淑懿掸袖,道:“因为他们的生活无聊至极。寻个自觉有趣的话题,抓着解闷罢了。他们大多水平低下,哪里会有智者止谣?”
“难道就任由他们这般信口雌黄么?”
张淑懿点头:“我无心害郭氏。我已是皇太后,再没害她的必要。但此刻唯有证据能证明我的清白。郭氏香消玉殒,我没有证据。若是莫名追究言者,非但不会止谣,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了。让他们说去吧,不久便忘了。”
胡兰因问:“那郭贵妃······”
张淑懿解释道:“郭氏有隐疾,自开春来,就断断续续病着,在先帝崩前七日薨了。因逝期临近,故有传言说是人殉。”
胡兰因点头,心下暗服张淑懿的气度。张淑懿因又说起肚中孩子,两人说了一回,下了几盘棋,胡兰因便归宫了。数月后,流言渐熄。